棕榈油由11月的“抗跌”变成12月的“领跌”,原因是库存下降并非是需求增加,而是进口减少所致。1月以来由于洪水引发马来西亚油棕果减产担忧,棕榈油走势再度成为焦点,但内盘棕榈油表现仍是波澜不惊。加上USDA1月供需报告中对油脂油料的重磅利空,作为以往能撑起油脂春天的“大哥”棕榈油,能否带头走出“寒冬”是投资者较为关心的话题。
首先,马棕出口不济,翻身仗难打。从整个2014年四季度棕榈油的走势来看,多头也是做了很多的努力想打翻身仗的,无奈天气不配合,进入10月之后的下半场,随着印尼加入到免税竞争的行列,马棕出口开始显露出颓势,尤其是在需求提前透支的情况下,这一点从第三方船运机构ITS和SGS监测数据来看也依然是成立的。为了刺激出口,2014年12月16日马来西亚海关表示,毛棕榈油出口关税豁免将延长至明年1月。
其次,原油价格暴跌抑制棕榈油反弹高度。原油价格暴跌是造成生物燃油乃至棕榈油持续走弱另外的一重要诱因。当国际原油价格偏高时,以棕榈油,豆油为原料的生物燃油作为补充原料。反之,若国际原油价格走低,这种需求相应减少,大豆等粮食去库存趋缓,价格也受到压制,从而传导至食用油价格的走低上来。造成生物燃油需求前景黯淡,也引发了棕榈油购买下降。从原油和棕榈油的价格相关性上看,近三个月还是0.702,而近一个月就升至0.75,说明二者的相关性在逐渐紧密。若原油继续下跌,油脂价格难有翻身之日。
再次,豆油、棕榈油比值短暂反弹过后,有望继续走低。国内豆油今年进口量大幅减少,但美豆丰产导致原料下跌,压榨量提升,尽管近几个月美国国内豆油库存维持低位,但对市场而言利多作用依旧不大,大豆带来的丰产作用依旧占据主导。而近期国内豆油库存下降明显,截止到2015年1月6日,国内库存环比上月下降了13.165万吨至107.64万吨。港口大豆库存量也在下降,而压榨利润的丰厚致使目前油厂开机率满负荷对豆油来说也是极大的承压。
棕榈油进口到港价与国内倒挂价差屡创新低,一直维持在200-500元/吨的水平,与去年同期450-750元/吨的价差减少了250元/吨,价差的缩小对国内现货支撑减弱。加上由于棕榈油本身的冬季熔点下降的特点,调和油中豆油取代棕榈油的搀兑现象越来越普遍,棕榈油的需求已经压缩至最低值。豆棕的正常期价价差应该是在1000点附近,但此时的价差在650-700元,预计有望反弹至800元附近,因此棕榈油继续走低概率较大。
(关键字:洪水 棕榈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