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企业陆续公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光伏行业业绩情况分化明显。总体来看,盈利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且部分盈利企业的净利润同比下滑。隆基绿能、通威股份两家行业龙头企业亏损金额预计均超70亿元。捷佳伟创、中信博、福莱特等企业实现盈利,其中光伏设备厂商捷佳伟创盈利最佳,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亿元—31亿元,同比增长40.8%—89.77%。
对于亏损原因,隆基绿能在预告中表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继续保持增长,但行业供需失衡矛盾突出,在产能出清和快速技术迭代周期中,公司坚持稳健经营,以创新求发展,BC二代技术和前瞻性研发连续突破,BC技术规模化发展条件成熟,美国本土优势产能顺利投产并实现盈利,灯塔工厂先进制造模式快速推广,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变革成效显著。报告期内,受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BC二代产品产量占比很低,PERC和TOPCon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持续下降,产能开工率受限,技术迭代导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参股硅料企业投资收益产生亏损,导致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通威股份则在预告中表示,2024年,在光伏产业主要制造环节均呈现阶段性供需失衡的严峻市场环境下,公司持续稳健经营,不断加强技术研发与生产降本增效,进一步巩固提升主要业务环节领先的技术、成本、品质、品牌等核心竞争优势,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主要产品销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愈发优化,市场地位持续稳固。饲料及产业链业务全年稳中有进,实现效益同比提升。但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甚至持续低于行业现金成本冲击下,叠加全年长期资产减值报废约10亿元影响,公司虽维持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全年仍录得亏损。
综合来看,光伏产业链供需情况是盈利关键。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处于降负荷生产状态,少数企业在合理范围内逐步提产,1月整体产量在9.7万吨左右。展望2月,企业开工情况无明显调整,后续多晶硅市场走向应密切关注下游各环节需求复苏节奏。
最新数据显示,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90万元—4.5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80万元—4.1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90万元/吨,p型多晶硅成交价区间为3.20万元—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0万元/吨。绝大多数在产企业积极履行行业自律约定,多晶硅供需关系逐步向平衡过渡,库存压力得到极大程度地缓解,预计多晶硅价格在上半年仍具有长期向好的趋势。
国信证券研报表示,2025年初至今国内光伏组件累计招标4.23GW,同比下降75%,主要原因系并网消纳压力较大以及光伏发电项目回报率降低。2024年全年累计招标230.17GW,同比下降22%。
业内人士认为,产能过剩是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一方面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这倒逼企业立足于光伏技术创新,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
(关键字: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