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从产品本身蕴涵的重要性来说,黄磷当入“贵族”之列。因为磷矿石属战略性不可再生资源,且为高耗能产品。然而,近几年来在磷矿石价格有了大幅提升之后,黄磷价格却背道而驰,让业内大跌眼镜。据悉,目前在国内黄磷主产区滇、黔、川、鄂等地区,黄磷价格继续保持跌势,吨价普遍维系在14500元左右,疲态尽显。黄磷行业究竟怎么了?实际上,这都是囿于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乏力和滞后造成的。
黄磷行业淘汰落后产能难点之一,是投资主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黄磷技术含量并不太高,且投资门槛较低,早些年几十万元就可以建造一座黄磷炉。当初巨大的赚钱效应,难免带来投资热潮,来自个体的、村落的、民营的、国有的资金一拥而上,构成了国内投资结构最为复杂与多样的黄磷行业。
也正是因为黄磷行业具有这种特殊性,才增加了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特别是一些有特殊身份人员参与投资的装置,以及具有交叉投资的装置,加之地方保护主义作祟,淘汰难是可以想象的。目前,布局广而散的一些中小黄磷装置,可能名义上已列入淘汰名单,但多数实际上为潜伏状态,一旦市场转暖,随即推闸送电投料,争抢市场一杯羹。
面对如此状况,虽然工信部曾先后出台了《黄磷行业准入条件》等规范文件,但执行效果很不理想。因为对于难以企及条件的装置,目前尚难有哪个部门可以使用行政手段将其强制拆除,只能依赖自然淘汰的办法,所以步伐迟缓而无力。
黄磷行业淘汰落后产能难点之二,当属雷同的产业链羁绊。大批黄磷炉上马投产后,市场难以消化,于是黄磷厂家无一例外地打着延伸产业链的旗号向下游磷酸盐加工拓展,但走的是如出一辙的同质化路线:由黄磷加工成磷酸,再由磷酸与烧碱或纯碱加工生产诸如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若干个品种。
这看似完整的产业链,实际上限制和延缓了黄磷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因为尽管黄磷及其下游已全面过剩,但每家企业为避免上游受制于人而产生经营上的被动,都不舍得放弃黄磷这一母体原料。所以,不论黄磷装置规模大小、先进与否,企业都欲刻意保留。在这种相互观望、僵持、较劲状况下,淘汰谁都是艰难的选择。
综上所述,为了黄磷行业早日走上康庄大道,除了要有诸如《黄磷行业准入条件》之类的约束文件,还要强力执行计划调控手段,实现总量控制,严控重复建设和新增产能。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没有淘汰就坚决不予新增,用淘汰置换新增。只有各地都在产业调转过程中压缩了产能,全国淘汰黄磷落后产能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关键字:黄磷 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