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化肥企业困难重重、步履维艰。近期,上市公司上半年成绩单陆续发布。截至8月28日,深沪两市40多家涉及化肥产品的上市公司已有29家披露了2013年半年度报告。从公布的报表来看,化肥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其中6家出现亏损,22家上市企业业绩下降,占整体比例约76%.尽管今年农业股整体业绩不佳,但也不乏逮住机遇化危为安的"牛企".例如芭田股份、金正大等企业业绩表现强劲,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均超过20%。
17家氮肥企业仅2家盈利
在已公布半年报的17家氮肥企业中,15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都同比有所下降,仅川化股份和鲁西化工略有增长。在29家企业中,共有5家企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超过100%,且主营业务均为氮肥,分别是华昌化工、辽通化工、ST河化、柳州化工以及双环科技。
煤头企业和气头企业业绩也都出现了显著下滑,其中湖北宜化由于产能过剩及尿素、磷酸二铵产品的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4亿元,同比下降11.29%,营业利润3.91亿元,同比下降54.69%.另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气头企业泸天化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6.50%,营业利润仅1645万元,同比减少88.6%.今年上半年国内氮肥低迷,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氮肥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以及异常天气影响。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今年春耕期间氮肥产量共1820万吨,同比增加4.8%.估计春耕期间氮肥净出口额为20万吨。加上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计的2012年底库存结转505万吨,春耕期间氮肥供应量为2305万吨,超出需求量约1215万吨。
4家磷复合肥企逆势增长
尿素、磷铵等原材料一路下跌,也导致复合肥价格一路下滑。然而,几大复合肥巨头并未全军覆没,而是喜忧参半。其中,六国化工净利润同比下降63.56%,新都化工净利润同比下降47.07%,而芭田股份、澄星股份、史丹利和金正大则逆势上扬,业绩表现强劲,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均超20%.芭田股份在中报里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归结为产品技术研发实力、复合肥优势产业链的形成、"肥料+方法+设施"的推广模式以及试验田的效果显现四方面;金正大则以"营销突破"为中心,围绕新市场、新产品、新方法为营销突破点,同时开展"顾问式营销",实现重点区域的渠道下沉和密集分销,加强对终端的掌控,且布局得到改善,产销量增长较快,其上半年销售肥料200.3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6.87%,实现利润总额45340.7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21%;史丹利获利的因素也是加强了渠道建设与下沉及加大对终端服务和支持的力度,使公司产品价格的调整幅度和时间后于原材料的价格调整,实现营业收入295092万元,同比增长8.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36.96万元,同比增长38.50%.目前,磷化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刚性成本不断增加。而以磷为主营业务的澄星股份凭借其产品、渠道及矿电磷一体化产业链的优势,业绩逆流而上。该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277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05%;实现净利润4548.0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4.02%,其增幅在29家上市公司中居首。
盐湖股份净利润下降37%
近日,俄罗斯最大的钾肥企业乌拉尔钾肥公司宣布退出全球钾肥两大垄断联盟之一的BPC,业内人士分析,此举将给国内的钾肥企业带来重大利好。但利好来得太晚,钾肥上市企业上半年成绩暗淡。
据悉,今年上半年国内钾肥市场受到进口钾肥大量到货及国内自给率不断提高的影响,钾肥库存加大,进而导致钾肥价格下跌,同时国际国内磷肥和氮肥市场价格疲软,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买家对钾肥的信心,打击了钾肥销售。
盐湖股份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29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8.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32%.生产氯化钾137.21万吨,与去年同期121.12万吨相比增产16万吨,增加13.28%;销售氯化钾155.94万吨,较去年同期131.22万吨增长了18.84%.尽管公司钾肥产量和销量都有明显上升,但是价格却出现了大幅下挫,今年其平均销售价格2199.33元/吨(不含税),而去年同期为2658.33元/吨(不含税),每吨下降459元。
(关键字:肥企 上市 下降 磷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