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三家大豆进口商被曝因无法从银行获得信用证,导致到港的大豆无钱支付。这造成上述企业已经购买的50多万吨美国和巴西大豆出现违约,违约金额在3亿美元左右。
卷入违约的包括山东晨曦集团、日照昌华集团、汇福粮油集团、山东光大日月集团和得利斯(002330,SZ)等。而这些都是主要的大豆进口商。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北京办公室首席代表张小平表示,目前国内超量订购了大豆,一季度3个月实际进口了1535万吨的大豆,但实际订购量超过2000多万吨。贸易商解决的办法有多种,最不好的是违约,这对国际市场影响很大。
违约事件还在继续扩大,后续还有30条船会加入违约的队伍中,涉及大豆将超过200万吨,而目前被违约对象主要为日本粮商丸红株式会社。
4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别致电山东晨曦、汇福粮油集团、昌华集团、光大日月集团等,得到的回复要么否认,要么是不知情,汇福集团宣传部甚至称“外面胡说八道”。
而行业人士担忧,由于今年以来进口大豆加工行业出现普遍亏损,主要的大豆进口商连续违约或引发行业企业纷纷效仿违约,从而重蹈2004年覆辙。
首波违约潮
一资深大豆贸易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晨曦有14条船(巴拿马型货轮)面临违约,其中6-8条船没开信用证,另有6-8条船还在海上漂着,后面有二三十条船计划违约。”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该资深贸易商表示,信用证相当于银行出具的保函,只要外资、国外的银行认可就可以发货,货到了,国内的银行就会打钱给外资企业。
据了解,一艘巴拿马货轮通常能运5万-6万吨的大豆。这些船加在一起运货在200万吨。
另外,东亚期货指出,市场传言中国大豆进口商山东晨曦可能对30船大豆违约,并且传闻富国银行拒绝了晨曦的信用证。与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信息相印证。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北京办公室也称,中国进口商或对约200万吨美国大豆船货违约,因这些进口商不能自银行开立信用证。
而这轮进口大豆违约,还包括汇福粮油集团、山东昌华、光大日月以及得利斯。
统计资料显示,山东晨曦是国内最大的大豆进口企业,2013年进口748万吨大豆,远超国内最主要的油脂加工企业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
晨曦在山东拥有5个加工厂,日加工能力为5000吨,拥有40万吨大豆精炼和30万吨棕榈油分提炼能力。
汇福集团则比较出名,该公司不仅是主要的大豆进口企业,也是国内主要的油脂加工和小包装食用油企业,大豆年加工能力300万吨,生产一级大豆油55万吨、豆粕240万吨。2013年该公司进口了137万吨大豆。
日照昌华、光大日月以及得利斯也是主要的大豆贸易企业,去年,昌华集团进口181万吨大豆。
而晨曦集团等有主动违约之嫌。大豆贸易行业多个人士表示:晨曦集团、昌华集团一起开了会,把路透社等通讯社找去,让他们去报道,告诉国外的人他们要违约。
重蹈2004年覆辙
与2004年国内大豆加工和贸易企业违约不同,这次违约针对的对象是日本的粮商丸红株式会社。
而在这次违约前,3月23日,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办公地北京通正国际大厦,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点压榨企业召开了如何改善进口大豆合约等问题的会议,参会的压榨企业普遍反映现在行业形势很严峻,呼吁少买大豆,请外商配合“洗船”(购买的大豆,在没运到中国前,就亏损转卖给其他海外买家)、延船等。
不过,随着亏损越来越重,几家主要的大豆贸易商最终采取了违约形式。首当其冲的是日本丸红。
日本丸红是对华大豆出口主要的粮商,每年对中国大陆出口大豆1500万-1600万吨,相当于中国每年大豆进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资深大豆贸易商表示:“现在主要是跟丸红违约的比较多,丸红的条款比较宽松,到港前5天让他们开信用证就可以。而且定金和预付款都很好。”
他进一步表示:像嘉吉等美国粮商都比较谨慎,装船前就要求企业开信用证,因为2004年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因此他们要求定金交得很足。
据了解,晨曦等企业之所以选择违约而不是与外商展开谈判,是因为他们觉得违约比买进来每吨亏500多块要合算。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未了解到上述企业支付给丸红的每吨大豆的定金和预付款具体额度。
外媒报道,由于不少条船大豆合同出现违约,丸红也因此蒙受400万美元的损失。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已经售出至少一船中国买家违约的大豆船货。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北京办公室首席代表张小平表示,违约是最不好的方式,对企业信誉、对国际市场都是很大的负面影响。解决办法不止这种,企业可以与卖方商讨延期发货或者“洗船”。
张小平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超量订购了大豆,目前国内一个月的实际需要量为500万-550万吨,一季度3个月国内进口了1535万吨的大豆,但实际订购量超过2000多万吨。
由于已经出现违约和继续违约,大豆贸易行业担心会重蹈2004年的覆辙。2003年8月-2004年8月,在美国大豆上市前后,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剧烈上涨,导致大量中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随后大豆暴跌,中国企业无力支付,结果出现危机,致使国内企业损失约7亿美元。
更为严重的是,经过这场危机,国内大量压榨企业被迫关闭,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大豆压榨领域。
(关键字:大豆 进口违约 进口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