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有色产业> 小金属> 每日聚焦

产能过剩顽疾怎样破题?

2013-6-18 11:20:14来源:新华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 导读:
  • 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的双重影响下,当前我国一些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部分行业处在行业性整体亏损状态。尤其是在一些规模经济行业,高产能、高库存、高成本、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问题非常突出。
  • 关键字:
  • 产能过剩 风电设备 平板玻璃

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的双重影响下,当前我国一些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部分行业处在行业性整体亏损状态。尤其是在一些规模经济行业,高产能、高库存、高成本、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问题非常突出。这些情况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新华社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国一系列切实化解产能过剩的新政策已完成调研,正处在最后酝酿阶段。

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工业经济之“癌”。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等行业,氮肥、电石、氯碱、甲醇、塑料等化工产品,铜冶炼、铅锌冶炼等有色行业以及一些机械制造行业目前也是生产形势低迷、产能过剩问题凸显,甚至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严重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本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正常现象,一定程度的过剩也有利于形成市场竞争,提高效率。但产能严重过剩将冲击正常的市场秩序,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必须及时加以有效引导、抑制和化解。”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

除了外部需求萎缩的因素,我国产能过剩在多行业凸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落后。此外,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摊大饼的方式片面强调做大GDP,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公共资源,引导投资者进入本已过热的投资领域,导致产能过度无序扩张。

“目前产能过剩已经造成行业、企业效益急剧下降,并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化解产能过剩,尤需关注土地、矿产资源的出让要公开、透明、合理。其次,切实推动破产和企业重组。“退出机制要借助节能减排加速推进,更多利用经济手段如差别电价、气价、水价等和过剩监管援助等手段来解决。此外,还要进一步鼓励推进技术改造,将投资引导到存量生产能力的升级上,而不是增量扩张。”

以水泥行业为例,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徐永模认为,水泥行业短时期内爆发式增长是典型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产能过剩,而且使得企业之间技术、规模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也加剧了通过淘汰落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同质化是当前我国水泥产业的特点,很多人通常都关注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这一重要原因,却很少有人关注技术同质化这个问题。”

“单纯扩大生产能力低水平重复投资已经走不通了,必须提高技术和环境门槛,提高发展质量。各地政府应该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能再一味盲目扩充产能。”朱宏任说。

2012年我国共下达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其中,炼铁1000万吨,炼钢780万吨,水泥(熟料及磨机)2.19亿吨,平板玻璃4700万重量箱,造纸970万吨,印染28亿米,铅蓄电池2000万千伏安时。

“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也很重。”朱宏任说,“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将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总思路,将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作为突破口,通过‘控制增量与调减存量相结合,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创新体制机制与完善政策措施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尽早取得实效。”

据了解,下一步我国将制定出台更多的相关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以及重点区域内的企业兼并重组。同时,将积极扶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广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综合利用,改善生产装备水平,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生产控制和经营水平。此外,将充分发挥法律和经济手段作用,严格规模、能耗、物耗、环保、质量等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具体数量要求,运用关停、更新、改造、搬迁等方式,逐省落实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空间。

(关键字:产能过剩 风电设备 平板玻璃)

(责任编辑:00516)
每日聚焦
市场动态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