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电解铝降产能,下游企业一度想关停生产线,结果却令人意外——
就在这个月,在四川打拼了10年的广东人蔡家驹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将他在广元的铝合金车轮生产线产能扩大一倍,从目前的年产150万只提升至300万只。
两年前,他还想过要把生产线关了,另谋出路。现在不仅不走了,反而要大幅度扩大产能。这是为什么?
□本报记者 梁现瑞 向朝伦
1
上游减产
下游企业担心原料想“撤漂”
蔡家驹其实不想走。蔡家驹是广元市安驭铝合金车轮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看上了当地的电解铝产能,他砸下重金,建起生产线。好景不长。2012年后,由于电解铝产能严重过剩,当地的启明星铝业公司出现严重亏损,关停了部分电解槽,导致下游部分企业无米下锅。
在广元从事铝合金车轮生产,优势得天独厚。拿原料来说,广元启明星铝业有限公司就在隔壁,生产需要的铝,根本不用买铝锭回来再融化铸造,启明星公司提供铝液直接浇筑就行,仅仅运输和再融化这两项,每吨就可以节约700元成本。
但蔡家驹确实想过走。启明星铝业关停了70多个电解槽后,从年产12万吨下降到最低谷的8万吨左右。
围绕启明星铝业,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吸引来15家铝制品企业,其中就包括蔡家驹的公司。上游产量一降,下游企业的原料就成问题,无米下锅,谁也待不下去。
安驭铝合金车轮公司所在的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工业产值近290亿元,铝产业大约占到七分之一,是园区支柱产业。按照规划,到2020年,园区的总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要是铝产业“撤漂”了,目标就很难实现。对此,园区商务部门负责人很焦虑。
2
循环利用
引入再生铝项目一举数得
由走到留的转折,肇始于当地实行的园区循环化改造。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的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探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的新路子。
中南大学的研究团队献计:利用再生铝资源,通过短流程炼化,为铝产业提供充足原料。
市场摸底发现,以广元为中心的方圆400公里范围内,每年产生的废旧铝就超过百万吨,通过回收利用,可以获得大量优质铝材,保守估计,只要收集到其中的十分之一,就能够让下游产业“解渴”。
当地立马行动,迅速将这一设想转化成行动。通过招商引资,广元吸引来国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再生铝项目,总产量达20万吨/年,一期建设规模10万吨/年,建成后将为铝加工企业提供铝液原材料及生产铝铸件、铝型材、铝板、轨道、交通结构件等产品。这不仅解决了周边地区大量废旧铝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极大缓解了当地铝制品企业原材料短缺难题,同时,还减少了能源消耗。
根据测算,当前,废旧铝市场价格在7000元/吨至10000元/吨,加上人工、烧损以及设备折旧三项的成本3000元/吨,用废旧铝生产铝锭的成本为1万元/吨至1.3万元/吨,比电解铝1.35万元/吨左右的成本价,少则便宜500元,多则便宜3000多元,成本优势明显。
3
变废为宝
改造生产环节吃掉污染物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面积达109平方公里,嘉陵江穿区而过。很多地方,工业园区与嘉陵江只有一路之隔,环保任务尤其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生态问题。
“如履薄冰。”面对记者,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吴勇坦承。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如何才能“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他们的做法是,采用循环化改造,让原本废弃的废水、废料、废渣变成下一个环节的原料,环环相扣,最后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就像活水公园,通过公园内的生物链,层层吃掉污染物。”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伍荣华打了个比方,“不用投入巨资去建立废料处理厂,而是通过巧妙的循环化改造,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与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多赢。”
循着这种思路,10多家铝制品企业将生产车间与上游启明星铝业的生产车间无缝对接,铝液不用冷却,直接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
循着这种思路,两家建材企业建在园区污水处理厂旁边,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来进行工业生产,不仅减少了生产用水,还降低了排放。园区的最终目标是,中水回用率要达到90%。
循着这种思路,复合肥厂和畜禽饲料厂重要生产车间无缝对接,上游的药渣直接用来生产复合肥或饲料。
循着这个思路,启动工业固废生产新型建筑材料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以消纳粉煤灰8390吨和城市建筑垃圾104万吨,可节约因放置垃圾而占用的土地140多亩,减少对不可再生矿产的开采,部分产品取代黏土砖可节省耕地约160多亩、节省标准煤0.5万吨,减少CO2、SO2等有害气体排放。
(关键字:电解铝 广元电解铝降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