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废旧铅酸蓄电池,经过多项工序加工处理,不仅没有对环境带来破坏,反而摇身一变成为新电池。这就是太和县肖口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安徽驼马蓄电池有限公司的循环之道。
“在这里,废旧蓄电池实现了物尽其用,‘进去一只旧电瓶,出来一只新电瓶’。”驼马蓄电池公司董事长李树杰介绍,废旧电瓶壳经清洗、粉碎、拉丝、造粒等工艺变成新电瓶壳;废旧蓄电池中的板栅等通过冶炼成为还原铅、合金铅、电解铅等新产品,这些新铅又成为生产蓄电池的必备原料,这样一来,公司即实现了循环生产。
安徽驼马蓄电池有限公司建于2010年,是集蓄电池等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其主要产品有蓄电池极板、蓄电池及配件、氧化铅、塑料制品等。“一个废旧的铅酸蓄电池如果拆解不当,每一部分都会对环境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李树杰说,依托肖口镇再生资源优势,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创新,不仅减少了废旧铅酸蓄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在处理过程中也减少了碳排放,实现了工艺上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开发“城市矿产”、实现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
废旧电池是危险品、污染品,同时也具有资源再生价值。“十二五”期间,国家首次把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把节能环保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如何抓住这一机遇、牢牢把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技改是节能降耗、转型发展的有力引擎。”李树杰说,为适应发展要求,公司加快了技改创新步伐。仅2015年,技改投入就达8000万元。购置国内先进的一锅多机铸板集、全自动固化干燥室、九连片刷边机等生产设备,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方面不断创新,极大提升了产品工艺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环保达标排放。
“公司对环保要求很高,通过技改,我们的燃料由煤炭换成了天然气。”李树杰称,驼马蓄电池公司还自主研发了脱硫技术,实现了二氧化硫的“零排放”。通过上马先进的水冷电池化成槽、双工位罐酸机、充电机以及全自动水洗干燥机等设备实施内化成工艺改造,还实现日均节水800吨至1000吨。
除了保留一片碧水蓝天,技改更降低了企业成本、提升了效益。“技改后,公司成本显著下降。”李树杰说,预计今年公司可实现销售额8亿元、利税1.2亿元。
“技改驱动产业在节能减排、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等方面实现转型发展,还带动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规模扩张,油电起停电池、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成为公司今后研发的重点。”李树杰表示,目前,公司二期工程正在环评阶段,建成后,年可产200万千伏安铅酸蓄电池及配套极板。“下一步,公司计划投资4亿元,上马20万吨的再生铅项目,实现闭环加工、自产自销、固废不出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循环利用水平和综合效益。”
(关键字:铅 铅酸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