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2013年城市竞争力报告”,金昌市入列全国宜居城市百强排行榜,排名第77位,成为甘肃省最宜居城市。
从“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到“全国宜居城市百强”,华丽转身的背后,是金昌市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生动实践。
选择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碧水蓝天梦
长期以来,以矿产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及其相关化工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导致金昌资源消耗高、环保压力大、产业链条短、资源依存度强。2003年至2004年,金昌连续两次被列入“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名单。
加速发展必然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关停生产线又将影响经济增长。金昌深深陷入发展与环保的两难境地。然而,面对人民群众对干净饮水、新鲜空气、优美宜居的新期待,金昌市委市政府毅然选择了绿色发展之路,追求人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金昌市先后淘汰永昌发电公司总装机容量为29.9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金泥集团等水泥企业10条立窑生产线、金铁集团15万吨高炉、金川集团污染严重的2座冶炼炉窑,关停取缔了12家小造纸厂、5条铁合金生产线、17家土法石灰窑、2家小化工企业和2家小炼焦企业,淘汰了53台供暖锅炉,全市涉及冶金、铁合金、电力、煤炭、焦炭、水泥、电石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全部被淘汰。
该关闭的高耗能、高污染产能坚决关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严禁上马。金昌嘉丰矿冶公司磷选矿、河西堡岩棉厂、永昌铁精粉厂等1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因不符合环保要求被坚决否决。金昌市坚守一条底线:环境保护“不欠新账,快还老账”。
依靠技术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
永昌发电公司关停小火电机组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建成了2×33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发电煤耗降低到每千瓦时300克,年节约标煤22.5万吨,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000吨、废水320万吨。
金泥集团投资2.9亿元建成日产2500吨电石渣水泥熟料、低温余热发电生产项目,每年可消耗电石渣、粉煤灰等各类工业废渣70多万吨,固废利用率达到70%,年可发电261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近万吨。
金川集团公司坚持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绿色生产、清洁生产。公司建成全球最大的富氧顶吹镍熔炼项目,年可处理镍精矿100万吨,通过回收冶炼烟气年产硫酸达73万吨,有效解决了目前火法冶炼能耗高、污染重、资源浪费的技术难题。
近年来,金川集团公司先后投入23亿元,完成了以治理工业“三废”为主的“碧水蓝天工程”,实现了彻底根治环境污染的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变环保压力为发展动力
位于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川化工公司,年产20万吨PVC生产线使用的原材料就是金川集团公司40万吨烧碱项目产生的液氯,以及金泥集团的20万吨电石。瓮福化工公司年生产磷肥60万吨,可消化金川集团公司硫酸100万吨。
如今,在金昌新材料工业园区和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四川新希望集团、贵州宏福集团、中化化肥公司、内蒙古太西煤业等知名企业纷纷加盟“循环经济圈”,30多家投资主体不同的企业间,均以上下游产品、副产品为纽带,形成了关联紧密的物料链、产业链,使企业间原料、中间原料及废弃物互供互用,区域内副产的硫酸、氯气、电石渣、水泥等全部得到充分利用,达到了工业“三废”的零排放。
金昌市的领导认识到,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走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为此,金昌市按照“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发展新模式,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金昌市已形成了硫化铜镍矿开采—镍铜钴冶炼—镍铜钴压延及新材料产业、二氧化硫—硫酸—硫化工、硫酸—磷酸—磷化工、烧碱—氯气—PVC—电石渣—水泥、原煤—捣固焦—焦炉煤气—合成氨—磷铵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到目前,全市以消化工业废气、废料催生的各类化工产品年产能已达到500万吨。
近两年,金昌市又致力于发展风光电绿色新能源产业,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到目前,已成功引进三峡新能源、中国风电集团、中广核太阳能、上海艾力克公司等15家大企业,开工建设23个风光电项目,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已有5家企业建成并网发电。
绿色发展带来“双赢”局面。近年来,金昌市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金昌市摘掉了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黑帽子”;2011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2013年,进入全国宜居城市百强行列。
(关键字:金昌 经济 环境 磷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