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外汇占款继7月环比减少约38.2亿元后,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8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56400.83亿元。较上月减少174.34亿元。这与此前市场普遍预计的300亿~1300亿元的外汇占款回升规模大相径庭。
对于外汇占款形成的市场流动性缺口,此前央行曾数次采用降准来回补流动性,但近期公开市场操作已代替降准发挥了相似的作用。
持本币意愿下降
申银万国(微博)首席宏观研究员李慧勇指出,外汇占款再次呈现负增长,一是因为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人民币有贬值预期,投资者把人民币资产转变成外币资产,这样就使得外汇占款有所下降;其次与国内经济不确定性增强,投资回报率下降,对资金的吸引力下降有关。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微博)认为,8月份经济在减速,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的贬值的情况下,市场对外币的需求有所增大。
“国内外汇存款增长加速,这说明企业持有大量外汇,结汇意愿减弱,这都导致外汇占款减少,还是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有关。”他说。
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占款增长明显放缓,截至7月外汇占款累计仅增长2988亿元人民币,远低于去年月均2000亿以上规模。而对于未来的外汇占款形势,业界认为仍取决于多种因素作用。
艾拓思资本集团高级分析师陈迪对媒体表示,人民币贬值趋势未出现根本性扭转的情况下,未来资本流出、外汇占款减少的趋势将延续。
李慧勇认为,未来一方面要看我们的FDI和贸易顺差,从目前的情况来讲,顺差会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FDI保持基本平稳,这样就导致从基本面来看,外汇占款有一个稳中有升。
“另外,热钱变化主要取决于未来一段时间的美元走势,假如美元有一个贬值预期,这样的话对资本的吸引力会下降,资本流出也会减少。总体上来看,预计外汇占款有一个稳中有升的态势。”李慧勇说。
“逆回购”替换“降准”
央行对货币市场调控的工具主要有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更为灵活,业内普遍认为,准备金率工具难以应对当前的态势,而公开市场操作成为必然选择。
郭田勇认为,逆回购比降准更加合适,相比降准来看,逆回购是一种更加市场化的调控方式。因为央行通过逆回购投放货币的价格是由金融机构与银行招标而形成的,是一种市场化的价格。
“其实降准、外汇市场操作、逆回购都是投放货币的手段,假如逆回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降准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李慧勇也说。
国泰君安对此发布报告指出,同期外汇存款的大幅增长是央行降准延后的重要原因。本轮热钱流出对应国内外汇存款的大幅上升,这与前期人民币贬值有关,也与以往有本质区别,热钱仅仅是转化为了国内的外汇存款,资金并未出现外流。
“由于准备金率工具调整的方向具有连贯性,难以频繁转向,灵活性不足,此前若贸然降准,一旦人民币升值外汇存款结汇,准备金率工具将难以应对。”国泰君安称。
业内普遍认为,目前央行逆回购操作已经常态化,随着9月13日更是启动了28天逆回购,逆回购有从短期逐步走向中长期的趋势。
“在央票持续停发的背景下,逆回购操作已取代央票操作成为公开市场的主要工具,逆回购利率也成为事实上的官方利率,其下行表明货币政策并未收紧。目前央行政策积极,但逆回购的持续也使得降准再次延后。”国泰君安报告指出。
(关键词:外汇占款 公开操作 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