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金面变局端倪初显。在例行准备金上缴达到2000亿的情况下,央行昨日依旧向市场一级交易商询量正回购需求,表明监管层对于市场真正的资金情况仍持有“宽松”预期。同时据交易员透露,前期新推的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迄今仍未采用。
截至昨日收盘,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全线上涨。货币市场交易人士介绍,月末因素与例行准备金缴款重叠,相比上周五资金面已明显趋紧。数据显示,昨日隔夜利率上涨21个基点至2.4117%,7天利率上涨19个基点至3.2916%。在所有8个有成交品种中,仅2个月期限的资金略跌。
该如何理解未来的资金面变局?流动性将一味趋紧吗?答案可能是否定而乐观的。
据公开市场统计数据,自去年6月25日逆回购常规化操作至今,含央票释放等在内的公开市场净投放约为5900亿元。考虑到今年整个第一季度央票释放量为零,而4月开始将重新释放等因素,截至今年6月末,这一投放规模将达1.13万亿。也就是说,央行此时再循环使用逆回购,将助长资金泛滥的可能性。
作为重要的印证,央行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彼时的商业银行平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超储率)为3.3%,创下2008年12月以来的50个月新高。实际上,在法定存准率已高达20%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仍自愿将3.3%的“余钱”放于央行,不是钱多又是什么呢?
与公开市场及超储率相比,外汇占款的变化趋势可谓最为不确定。去年12月新增1346亿元外汇占款之后,市场预计今年1月份这一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加上商业银行货币乘数效用,仍在向市场投放资金。对此,农行金融市场部上海分部负责人、高级经济师马永波认为,外汇占款未来仍存在波动的可能,在外围局势多变时更应防止“用药过猛”,效仿海外那种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我国并不完全适用。重启正回购就能兼具灵活性和对冲的效用。
高企的超储率、公开市场大量净投放以及外汇占款转正预期,这3个因素的存在令央行不必顾及短期资金需求,可以先回笼市场的多余资金以未雨绸缪。
“节后现金已陆续回流至银行体系,按旬计算的存款增量,最新一期数据肯定也是大幅增加的,因此昨日这一准备金补缴规模估计在2000亿元左右。这也是导致资金紧俏的最直接因素。”广发银行债券交易员吴思捷向记者介绍。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策略分析师郭草敏认为,昨日央行依旧下发正回购询量函,从上周28天期2.75%及91天期3.05%的利率水平看,部分机构仍愿意“接招”,恰表明市场并不缺钱。尽管绝对量不大,但市场流动性还远未到“紧张”的地步。
(关键字:央行 准备金 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