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民生银行与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3月民新指数显示,相对于服务业而言,制造业率先回暖。
其中,中小企业制造业指数是43.6%,为去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点,较上月大幅提高6.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0.1%,较上月提高2.6个百分点。
对此,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点评称,由于节后企业复工、步入正常生产阶段,因此本月民生新供给中小企业指数双双明显回升,尤其是制造业指数明显好转,即便与春节前数月相比,也达到了相对高点;而非制造业指数则回升幅度相对偏弱,更多体现为季节性下降后的回调。
体现在制造业分项指标上,企业经营、生产、从业人员、新订单、融资、盈利等多项指标出现明显改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受下游需求大幅回升影响,企业在连续去库存后开始主动回补。
数据显示,3月当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2.6%,较上月提高9.2个百分点;出口订单指数为43.1%,较上月提高6.4个百分点。随着需求的回升,制造业企业开始主动回补库存,原材料存货指数为40.4%,较上月提高4.2个百分点,为后续生产做好准备;企业产成品存货指数为41.8%,较上月提高1.5个百分点。
这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PPI指数相印证。2月我国PPI指数尽管连续48个月都是负增长,但降幅已连续两个月收窄。
“制造业价格指数回升显示工业领域的通缩压力在减小,本月制造业原材料与销售价格指数分别明显回升7.4和5.5个百分点,预示PPI跌幅或进一步收窄。”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认为,这也表明当前财政资金与新增信贷资金可能更多地进入到制造业企业,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更明显。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市场需求不足”和“劳动力成本高”依旧居于前列,但原材料成本高的选择比例明显提升。贾康提醒,这表明可能需要一些针对性的前瞻政策,避免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贾康认为,总体而言,排除指数季节性下降后回调的因素之外,本月民新指数走势反映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已经明显回升,货币政策方面的扶持效果也正在显现,但仍需持续发力而不可取“见好就收”态度;非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复苏程度相比制造业尚不如人意,尤其资金状况的改善相对迟缓,可能需要持续加力。
“但不难发现,目前经济形势正处于筑底恢复的通道之中,只要供给侧改革能够不断推进,成效将逐步显现。”贾康说。
(关键字:制造业 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