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忠伟团队在退役动力电池的可持续回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突破现阶段萃取—沉淀—煅烧复杂三步法工艺,基于可持续浸出和共沉淀的再生策略,提出一步法退役锂离子电池正极高质量再生方案和向下一代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转变的新途径,使正极材料成本分别降低38.3%和73.6%,获得全新低成本高性能下一代储能电池,有望加快动力电池先进回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电池回收行业商业化快速发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可持续》。
随着我国锂电池出货量的持续增长,按照动力电池平均使用寿命5至8年计算,我国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迎来了退役期,预计2026年国内锂电池理论回收规模将达到231.2万吨。这使得锂电池回收行业成为众人瞩目的“蓝海市场”。然而,现阶段淘汰的动力电池的规格和外形不一,特别是电芯的组分不一,为回收再利用带来了一定挑战。
研究团队提出的低成本高质量正极直接再生方案,有望推动商业动力电池回收创新发展。他们利用相对环保的低成本有机酸溶液萃取退役电池正极中的高价元素,同时有效去除对后期再生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的杂质元素,并利用共沉淀再生工艺,使再生得到的三元氧化物正极可逆面容量达到2.73mAh/cm2,其性能超过目前商业三元正极材料。同时,退役动力电池正极可再生为低成本NASICON钠电正极材料,能够持续稳定运行1200圈,按照每月充电5次计算,该正极材料可以稳定运行20年。
(关键字: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