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1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调整以来,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的表现全世界有目共睹,美国财政部也终于一改此前对于人民币“被显著低估”的措辞,在人民币问题上立场开始软化。
当地时间10月19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汇率半年度报告》指出,考虑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多种不确定性,资本流动方向反复无常,同时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前景,因此难以评估短期人民币的走势。但美国财政部经济学家在报告中仍强调:“我们判断人民币估值仍然低于合适的中期水平。”
10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就美国财政部称人民币低于合适的中期估值言论表示:“中方将继续按有关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美国财政部在报告中称,中国央行自8月11日改变中间价报价制度以来,每日中间价确实很接近前一日的现货收盘价。同时在过去6个月,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并未出现明显货币操纵,以让货币处于低位获取贸易利益。
事实证明,在“8·11新汇改”后更接近市场化的情况下,短期人民币出现贬值而不是升值,这也打破了美国财政部此前一直坚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言论。
本周以来,在市场驱动下,人民币在岸(CNY)与离岸市场(CNH)汇率连续两天回升。20日在岸市场(CNY)早盘人民币在出现小幅贬值后快速转为升值趋势,盘中一直稳步上升,升值幅度一度达到0.26%,最终收于6.3488,上一交易日收于6.3601。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亦明显上涨,幅度达0.23%,截至《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稿时,人民币对美元为6.3737,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为6.3871。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维持了近十年的单边升值趋势,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始终呼吁让市场力量扮演更重要角色。然而,8月11日“新汇改”后,在市场主导的驱使下,人民币连续三天快速贬值近3%,证明人民币并不存在被低估的问题,对此,IMF表示,人民币币值已不再被低估。
10月18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人民币9月份有效汇率指数显示,继8月份后,9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与实际有效汇率(REER)再次双双回落,新汇改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纠偏作用效果显著。
但与此同时,最新BIS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累计上涨3.63%,名义有效汇率累计上涨3.58%。前9个月人民币实际与有效汇率累计持续上涨,意味着目前人民币仍相对于其他货币处于较强势地位,与美国财政部判断“人民币估值仍然低于合适的中期水平”形成鲜明对比。
在对人民币汇率作出评估后,美国财政部还指出,根据中国央行公布的央行及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推算,中国虽然二季度对汇市干预很少,但随后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抑制人民币贬值趋势,央行投入大量资金。根据美国财政部的计算,今年前8个月中国资本外流超过5000亿美元,其中在“8·11新汇改”当月流出2000亿美元。
对于中国是否出现大量资本外流这一问题,此前渣打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丁爽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很大部分资金外流是国内企业为平仓美元空仓所致,并不等同于资本外流。
“过去由于存款利率较高,人民币又有单边升值预期,许多国内企业都借入美元投资人民币产品,进行套息交易。现在套息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到今年3月以来,中国企业的融资净头寸由负转正,企业的汇率风险下降。”丁爽说道。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此前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不必过于担心汇率变动以及外汇储备减少。“既然汇率已经接近均衡,而且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支持汇率基本稳定,那么经过短暂的贬值之后,未来一段时间更有可能的是双向波动,就是说升值和贬值的机会是差不多的。”
(关键字:财政部 人民币 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