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区市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已悉数公布,多年存在于宏观经济数据中的“1+1>;2”的怪圈依然存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GDP总量为118855亿元,而据北京商报记者汇总的31省区市数据得出的结果是123571.1亿元,两者相差4700亿元。从字面上看,中央、地方数据依旧“掐架”,地方数据的“水分”仍然不少。
据了解,自1985年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总和一直高于全国GDP总量。对此,统计学专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分析研究室副主任刘仕国表示,地方和中央数据差别与重复计算有关,全国作为一个大市场,产品的跨地区流动使得一地的最终产品成为其他地区的中间产品,这中间可能存在重复计算。此外,很多企业都是跨省经营,比如总公司在一个省,在其他省份还有分公司,总公司在计算GDP时可能把分总司纳入,但其他省份可能仍将各分公司计入当地GDP统计中,造成重复计算。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则认为,除重复计算外,也与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有关。地方政绩考核中GDP增长是最主要的方面,地方为追求政绩,虚报经济数据,甚至行政干预统计调查,以至于数据“注水”。
对于“1+1>;2”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曾表示,目前各地GDP汇总之和高出全国核算数,主要是因为分级核算中一些重复计算的技术问题以及原始数据存在差异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去年起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近70万家“三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资质以内的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了在全国统一的电子网络平台上进行基层企业统计数据联网直报。
在刘仕国看来,要解决中央与地方“数据打架”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统计体系,保障数据统计的独立性,减少地方对统计干预。同时,降低GDP在政绩考核中比重,适当提高环境、资源、民生等指数在考核中的占比,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央与地方误差降到最小。
(关键字:GDP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