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代煤化工规模、技术、装备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关键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产业整体仍处于升级示范阶段,尚不完全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系统集成水平和污染控制技术有待提升,生产稳定性和经济性有待验证,行业标准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记者采访了解到,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环保压力增大、国际油价影响、核心技术缺乏及产能过剩风险等。
近年来,国家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管理政策。现代煤化工水资源和能源消耗绝对量较大,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的水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项目多位于西部地区,环保压力不断增大,一些项目在新建时被明确要求废气超低排放、废水“零排放”。
“为达到环保新要求,煤化工项目建设投资中的环保费用将大幅提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韩红梅说,比如某煤化工项目废水“零排放”投资占总投资的10%以上,吨废水处理成本超过34元,为一般污水处理的5倍多;而且废渣、污泥、杂盐和CO2利用技术尚不成熟。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委员贺永德告诉记者,煤化工产生高浓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大,技术需要突破。随着项目规模越来越大,碳排放也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大问题。欧洲已实行碳税,中国也准备试点。
据介绍,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最大国,目前每年碳排放量在85亿吨左右,其中发电行业占60%以上,煤化工估计不到10%。根据碳元素转化率不同,吨产品产生的CO2不尽相同,比如煤直接液化5.8吨,煤间接液化6.1吨,煤制天然气4.8吨,煤制烯烃9吨,煤制乙二醇6.8吨。
“煤化工项目为满足环保要求只能增加投资,但又抬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性。”榆林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张相平对记者说,煤化工本身固定投资大,财务成本高,又遇到高煤价和低油价,当油价低于60美元/桶时,煤化工的竞争力不强。
韩红梅认为,近年来煤价大幅上涨,油价低位运行,而煤化工产品价格总体下滑,使企业“两头受挤”。同时,《环境保护税法》去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又将增加企业成本。
专家分析,目前国际油价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如果没有特别事件,油价在较低区间运行将成常态。机构预测,“十三五”期间国内油价运行大概率区间为50~75美元/桶,现代煤化工项目将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
缺乏核心关键技术也是现代煤化工的短板之一。虽然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日渐成熟,但缺乏下游高附加值的煤基碳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技术,产业链较短,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中国市场需求巨大,原油、天然气、烯烃、乙二醇等依赖进口。但随着企业纷纷布局现代煤化工,项目重复建设、同质化苗头显现,以前紧缺的乙二醇、聚碳酸酯、PX等今年将由短缺转为供需平衡甚至过剩。如被下游需求提振的乙二醇产业,目前已建成的项目产能约300万吨,10个在建项目产能合计近300万吨,单个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此外还有大批拟建和规划项目,单个项目规模达180万吨/年。若这些项目如期建成,乙二醇将进入激烈的成本竞争时代。
同时,专家认为,现代煤化工属于高投入的新兴示范产业,理应得到政策扶持,但目前力度显然不够,体制机制阻碍较大。比如煤制油消费税减免呼吁了多年依然未果,煤制天然气价格倒挂遭遇管网垄断,煤制乙醇未进入国家车用乙醇汽油范围。这些也有待国家层面统一部署解决。
(关键字:煤化工产业 调研 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