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化工产业> 煤化工> 推荐资讯

反思煤化工兴衰:央企仅考虑自身利益得失而退出过于“小气”

2014-8-19 9:41:57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 导读:
  • 导读:新型煤化工是煤炭的发展方向,煤企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主要取决于煤制油、煤制气等项目的落实效果,如果巨头企业先行退出、放弃大规模资金投入,未来想要突破恐更加困难。
  • 关键字:
  • 反思 煤化工 兴衰 仅考虑 自身 利益得失 而退出

导读:新型煤化工是煤炭的发展方向,煤企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主要取决于煤制油、煤制气等项目的落实效果,如果巨头企业先行退出、放弃大规模资金投入,未来想要突破恐更加困难。

近日,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通知》应声而落,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100万吨及以下规模的煤制油项目。

煤化工行业的紧缩政策再度袭来,国企央企纷纷以实际行动表明立场,中海油、大唐、国电纷纷撤离煤化工业务,新型煤化工这一“高大上”的项目瞬间被推向舆论的最前沿,央企此举的真实意图和深远影响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激烈探讨。

从表面上来看,煤化工项目被能源巨头剥离出去符合经济规律,项目盈利能力较差、大量投入并不能换来良好的经济收益,企业为了扭亏为盈、减少损失必然会将该项目剥离出去。

之前疯狂上马新型煤化工项目的热情也降至谷底,企业层面做出怎样的决定完全是由企业管理层来衡量利弊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基于这个层面,煤化工项目并不值得我们给予过多的解读和关注。

然而,煤化工项目的兴衰表明我国在煤化工产业的规划尚不到位,行业规划、区域规划、细则规划并没有同步出台,产业政策也仅仅停留在“扶持”、“鼓励”层面,真正对能源巨头发展有实实在在作用的产业政策尚未颁布。

煤化工项目放松、收紧、放松、再收紧,使得企业很难把控国家层面的真实意图,国企央企率先发力该领域更多的是看重政策的指引。一旦政策层面有所收紧,央企必然会集体撤出该领域。

这从侧面表明我国政府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无可替代。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并非企业技术革新、行业环境好转、供求关系影响,扶持政策、导向性政策才是引领行业兴衰的关键要素。

新型煤化工行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策层面出台帮扶政策着实可以理解,但政策全面指引行业发展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市场化改革、产业化运作必然要求企业主动发挥最强大的创造力,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只需做好服务性工作即可,政府财政收税、地方经济如果跟煤化工项目关联度太高,则煤制气、煤制油项目的真实作用必然会大打折扣。

同时,国家层面对新型煤化工项目的审批并没有完全放开,获批项目多是国企央企投入重金打造的示范性项目,对于行业未来的技术革新、设备改造、运营方式都有很强的指导性。煤炭巨头涉足煤化工项目可以理解为拓展产业链、完善高附加值业务,电力巨头、石化巨头涉足该领域可以解读为受政策鼓舞、利用优势技术,各自对煤化工项目的定位也有所不同。

且煤炭巨头对煤化工项目的把控能力相对更强,该领域未来必然会成为其主打业务之一,即便是当下项目的盈利能力没有显现出来,煤炭巨头也丝毫不会有抛弃这一业务的想法;其他巨头则只是将煤化工项目视为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工具,并没有长年植根于煤化工领域的打算,如今断然抛弃更是将其固有想法完全暴露出来。

毋庸置疑,新型煤化工是未来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向,煤炭企业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主要取决于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项目的落实效果,如果巨头企业先行退出该领域、放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则未来行业想要突破恐更加困难。

在我国,煤炭行业的核心技术、核心设备基本上被国企央企掌控,其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产业的发展路径,此时国企央企应当主动承担起促进产业发展、支持经济转型的社会责任,仅仅考虑自身利益得失显得过于“小气”。毕竟,国企央企在我国不仅仅是企业。

当前新型煤化工项目的退潮是对之前“热炒”的最佳回应,行业尚未完全兴起之时就已经过多轮的整合,这在客观上是对行业健康发展有利,只是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会被浪费掉,而数额不菲、已经“打水漂”的资金是否会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需拭目以待。

(关键字:反思 煤化工 兴衰 仅考虑 自身 利益得失 而退出)

(责任编辑:01085)
推荐资讯
国内市场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化工产业频道: 化工 | 化肥 | 磷化工 | 煤化工 | 塑胶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