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的问题,贵阳黄磷企业自始至终无法回避。
这是因为,在黄磷的生产成本中,电价占“大头”。更为“刻骨铭心”的是,贵阳黄磷企业的电价比竞争对手的要高不少,这直接影响贵阳黄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云南省为例,云南电价比贵州每度低0.17元,实行峰谷电价以后,云南省黄磷产品比贵阳市低500多元/吨。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加强自主创新、实施循环经济项目、挖掘生产环节潜能……转型中的贵阳黄磷企业不断探索着。目前,他们准备尝试“煤电磷一体化”,希望用这一方式降低电价、提高市场竞争力。
去年年初发布的国发2号文件、去年年底出台的《贵阳市四个一体化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让他们看到了实施煤电磷一体化的希望。
只要开炉生产,企业就会亏本。
“再不改变现状,以后开阳的黄磷企业可能就会活不下去了。”去年12月底,记者来到黄磷生产大县开阳县,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他们口中的现状就是:电价过高,成本倒挂,无法生产。
开阳磷矿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磷矿石储量4.43亿吨,其中优质磷矿储量达4.28亿吨。正是基于此,该县的黄磷深受市场欢迎,在十余年间发展较为迅猛。目前,开阳县共有黄磷炉16台,黄磷总产能为13万吨。
贵州黔能天和磷业有限公司是开阳县最大的黄磷生产企业,目前年产黄磷4.2万吨。该公司综合部主任杨劲松说,早在几年前,公司就已经感觉到了市场的“寒意”。一方面是全国黄磷市场需求为80万吨,但实际产能已突破200万吨;另一方面是国家对黄磷出口关税提高到110%,黄磷出口几乎全部停止。而国内下游产业的消化能力又远远不足。
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以来,开阳黄磷企业的开工率不超过六成。在刚过去的2012年下半年,该县就仅有5台黄磷炉正常生产,开工率仅三成多。
杨劲松说,目前黄磷的价格为16500元/吨,电价约占黄磷成本的70%左右,“以现在贵州0.57元/度的电价,企业只要开炉生产就会亏本。”
事实上,遭遇发展瓶颈的开阳黄磷企业早已开始尝试转型。
2007年,青利天盟开始发展循环经济。2011年,7万吨/年甲酸钠项目投产,达产后其年产值为1.3亿元。与2007年以前只卖黄磷时的产值相比,目前该公司的年产值已增长了近一倍。尝到“甜头”后,该公司加大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目前该公司又开始实施4.8万吨甲酸等深加工项目,力争用3到5年让年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
“‘工业强省’战略实施以来,公司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但电价的问题是迈不过去的,要知道电价占黄磷成本的70%左右哦。”开阳青利天盟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付长伟说:“过去是电不够用,现在是电太贵。”
付长伟说,云南电价是0.4元/度,贵州是0.57元/度。“这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为电费每涨一分钱,每吨黄磷成本就要增加165元。去年6月以来,政府每度电给我们0.11元的补贴。要不然成本倒挂,根本不可能盈利。”
让付长伟更为担忧的是,电价高将产生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延缓企业的资本积累,进而让技术创新滞后,最终影响企业的精深加工“大计”。
电费高一分钱,每吨黄磷成本就高100多元。
事实上,面对电价这个“拦路虎”,早在上世纪末,开阳县就有过“实施磷电一体化”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去年年初,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让开阳黄磷企业又看到了希望。该文件明确提出,贵州要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等一体化资源深加工基地。
据国华天鑫黄磷分厂厂长王辉介绍,国华天鑫所属的新鑫集团,在贵州黔西有一个煤场,具备牵头发展煤电磷一体化的条件。公司希望能够得到省、市、县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建成自备电厂。
在采访中,黔能天和、新强化工等企业的有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希望省、市能进一步强化区域煤电磷一体化,把煤电磷产业做得更加匹配,使企业能够更长远发展。
“只要电价的问题能解决,我们就准备整合黔能天和、新强化工的8台黄磷炉。这样不仅可以为草酸酯、仿石材等深加工产品提供充足的原料,还能打通草酸酯下游产品乙二醇的产业链,早日形成集群发展。”王辉如是说。
就在王辉等人谋划“试水”煤电磷一体化之时,又一条好消息传来——去年年底,贵阳市出台了《贵阳市四个一体化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该规划明确,将构筑贵阳市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带动一批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
实施煤电磷一体化,是开阳黄磷企业的共识。
(关键字:贵阳黄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