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北京大气污染问题,国家能源局细化了《北京大气污染防治能源保障方案》的工作重点,从4个方面落实相关任务及重大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增加天然气供应。但是,能否保证天然气的充足供应成为社会担忧的问题。在天然气需求猛增的情况下,必须多途径供给天然气。巨大的天然气供需缺口,给煤制气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很多企业开始在煤制气项目上“做文章”。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上马煤制天然气项目,根据测算,在未来三年,煤制气投资的规模将超过2400亿元。
北京7600亿元治霾计划里装的灵丹妙药中就有“煤制气”这味“药”。2013年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第一个大型煤制气示范项目——大唐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煤制气项目所产煤制天然气送达北京北石槽天然气门站进入城市供气管网。北京应该是全国第一个大规模用上煤制气的城市。那么,这个“药”对北京来说奏效吗?答案是肯定的。
煤制气是煤制天然气的简称,是指通过煤气化生产合成气,合成气经过一氧化碳转换和净化后,通过甲烷化反应生产合成天然气的工艺过程。煤制天然气项目是我国鼓励发展的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谜在内的五大类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之一,也是五类示范项目中最晚示范成功的项目。煤制气的能源转化效率较高,是生产石油替代产品的有效途径。当然,煤制气的发展并非一片坦途,虽然2009年8月20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的首个煤制气示范项目投运已有两个月,但有关煤制气计划的争议至今从未间断。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收回煤制气项目审批权,并严令各地不得擅自核准或备案煤制气项目。2011年3月,国家再次明确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的煤制气项目。2013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污染“国十条”)要求,到2017年实现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5%以下。“国十条”在“加大清洁能源替代”中又专门提到了天然气、煤制气、煤层气。随着“国十条”的出台,国家对煤制气的禁令渐行渐缓。“国十条”中是这样说的,“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不过,“最严格”和“保障”二字依然是基本前提。
2013年9月22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首都大气污染防治能源措施落实会议,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等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了重大能源保障项目任务书。吴新雄强调,要增加天然气供应,重点建设大唐煤制气管道等13个重大项目。这意味着,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将可能进一步加快。
在席卷大江南北的雾霾紧逼之下,主管部门一改过往的谨慎态度,对煤制气的大规模发展开闸放水。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提出,到2020年中国煤制气将达到500亿立方米以上,占到国产气的12.5%。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确实在进行一项史无前例的煤制气计划。煤制天然气技术已成为国内研究和投资的热点。神华集团、大唐集团、新汶矿业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内蒙古庆华集团和新疆广汇集团等大型企业纷纷投资煤制天然气项目,煤制天然气项目已出现了投资过热的苗头。
近期的煤制气“开闸”也引来不少质疑,其中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成为热议焦点。重要的论据是2013年9月美国杜克大学一篇题为《中国合成天然气大变革》中的论断:“中国当下风头正健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是一场环境灾难,最终将使中国走上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相较之前国内少数的批评,这一来自墙外的批评震惊业界。而2013年12月,有专家在中国煤制气技术与市场论坛上表示,煤制气能源效率较高,是实现减排目标的最佳选择。两害相较取其轻。要环境还是要天然气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也是煤制气乃至煤化工始终饱受争议的最主要原因。
煤制气的确能部分缓解中国的天然气“气荒”,也能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的步伐,甚至可以说是当前中国“能源转型最现实的选择”,但是煤制气将给中国带来的环境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预警,对于煤制气项目的论证需要更加仔细。
严格来说,与煤化工相关的产业都会造成污染,也就是说煤制气的污染问题其实不可避免。所以,关键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和如何处理污染。因此,我们要坚信:无论如何,发展煤制气还并不至于会产生灾难性的污染,比起传统的火力发电、直接烧煤取暖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更低。从这个角度看,煤制气恰恰是一种更加清洁、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与国内天然气开发、海外LNG进口等气源相比,煤制气确实不够清洁。但是,作为对燃煤发电能源利用方式的替代升级,煤制气的优越性不应该被忽视。
煤炭占主体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中国要走循环、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就需要在煤炭清洁利用上做文章,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2014年1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显示,中国2000米以内煤炭资源总量为5.9万亿吨,其中探获煤炭资源储量2.02万亿吨,预测资源量3.88万亿吨。丰富的资源储备,将是煤制气大发展的坚实基础。从能源安全考虑,中国的缺气问题已经非常严峻。2013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676亿立方米,全年进口量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30%,天然气未来增长陷入“石油魔咒”的可能性再次加大。要化解这一难题,除了加大国内天然气资源开发外,大力发展煤制气将是长远有效的一条路。对于煤制气产业发展的研究并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煤炭、煤化工领域,应该将煤制气放在更大的油气市场下考虑。在中国的天然气时代,煤制气也将占有一席之地。能源转型不仅需要“増气” ,同时也需要“制气”。只有大力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力图实现天然气的自给自足,才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由于煤制天然气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装置本身的工艺、设备和技术需要经受考验以外,管线、煤源运输等许多外部条件也制约着项目的运行。这些都需要项目单位统筹兼顾。无论是解决气荒问题还是拉动投资,发展煤制气都要考虑行业总体规模、水资源等多种因素,适度发展、升级示范和总量控制。
(关键字:煤制气 煤制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