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112口井。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深耕伊拉克米桑油田项目这10年,遇到了许多挑战,但在项目团队中外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每项工作都得到了有序推进。项目连续10年无安全事故,生产任务超额完成。
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伊拉克米桑项目团队,将35名国际雇员培养成业务精英。他们在共建“一带一路”的道路上,见证了中国石油海外奋斗的历程,共同开创了合作共赢的典范。
这10年,凝聚着员工们的青春与梦想,有着中国员工与外籍员工共同的记忆。
7月9日凌晨,米桑油田依旧十分炎热,对讲机里一声呼叫打破了井场的平静。“司钻,井口无返出,请检查!”正在仪器房值班的数据工程师阿舍尔,发现返出异常,立刻向司钻发出警报。井场立刻喧闹起来,现场各相关方也迅速展开处理。
这口井正在进行固井前准备工作,有井漏风险。对此,阿舍尔与队友早就制定好地质工程一体化风险防控方案,预测和识别可能钻遇的各项风险,将风险管控前移,同时实时跟踪,密切监测各项参数变化,随时通报异常情况。对于钻井中的异常,阿舍尔已遇到不止一次,每次都能及时预报,时刻发挥着录井“预警机”的作用。
阿舍尔来自巴基斯坦,自项目启动便加入了这个公司。他说:“我的成长得益于我的中国师父。渤海钻探重视人才培养,给我安排了中国师父,‘师带徒’,对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定期考核。”
现在的阿舍尔经验丰富。在师父的指导下,他和多名国际雇员同时掌握了地质和仪器的各项技能,成长为项目的多面手、主力军。阿舍尔累计参与完成优质录井26口,在地质师岗位岩屑剖面符合率95%,重点层位卡准率100%,油气显示发现率100%;在数据工程师岗位,他参与制定录井施工方案,随钻进行风险提示,准确预警每一次异常。
在作业现场,阿舍尔用自己专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技术水平赢得了尊重与信任,是录井队长最喜欢的国际雇员之一。
7月5日,米桑项目渤海钻探BHDC-104修井作业队的信息服务设备发生故障,需要IT工程师上井检查维修。接到指令后,伊拉克员工伊玛德立即携带工具前往现场。经过逐一排查,他找到了故障原因并迅速修复。
随着信息服务业务的增多,以及国际市场人员国际化的需要,米桑项目部优选当地雇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伊玛德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IT工程师。
从做网线水晶头到弄通设备的工作原理,从布设线路到设备校验、故障排查,伊玛德都主动拜师,虚心学艺,工作技能日臻成熟。他说:“我起点低,但进步快,这有我自己的努力,更得益于项目部的培养。”如今,他已是信息服务业务的骨干人员。
米桑信息传输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为钻修井作业现场完成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调试、修井参数仪安装调试及数据的远程传输技术服务。为确保米桑油区钻修井现场安全,项目部需完善米桑油区井场安保监控系统,在钻修井PFD值班室增设井场周边安保摄像头。伊玛德和中方IT工程师一起,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试验,最终采用增加无线网桥、千兆交换机等设备方案,协助BHDC-107修井队完成了相关设备的安装与设置。他引以为傲的是米桑项目基地的监控系统,每个摄像头的安装都有他的汗水,每条线路的布设都有他的构思,每日的维护都有他的参与。
长期以来,伊玛德奔走在各个修井作业队之间,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工作。同时,他还利用本地人的优势,帮助中外员工交流,获得公司的表彰。伊玛德热爱中国文化,爱“秀”中国话:“你好!”“太棒了!”说到兴奋处更是大喊:“我要去北京爬长城,还要吃烤鸭!”
“哈伊德,快用灭火器灭火!”7月1日,米桑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了消防应急演习。听到指令,采集工哈伊德快速打开灭火器,扑灭了燃烧的火盆。7月8日,安装作业时,哈伊德劝阻了未戴手套就要作业的同事,向他讲解了不戴手套作业可能造成的后果。
哈伊德非常喜欢学习安全知识,他学会了安全用电、正确使用灭火器、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懂得了硫化氢的危害、井控的风险。在作业现场,他每天给地线棒浇水,提醒同事正确穿戴劳保用品,和同事们一起筑牢团队的安全防线。哈伊德非常细心,在重点层位卡取前总是主动加密岩屑取样,并主动留样。在FQCN-98H井录井服务中,出现井口返出岩屑掉块增多的现象。甲方代表想知道掉块对应的地层。“我们有样品!”哈伊德立即取出了保留的掉块。甲方感慨道:“太好了,没想到你们的工作如此细致。”
10年间,哈伊德见证了渤钻一录在米桑油田项目的壮大,也成长为家庭的支柱。哈伊德是伊拉克本地人,10年前他还是一个单身小伙子,如今已是5个孩子的爸爸。“上次休假,我检查了家里的电线电路,更换了老化线路,这样我上班就更安心了。为了我的孩子们,我必须努力工作,平安回家!”幸福的他是许多中国同事羡慕的对象。
哈伊德是渤钻第一录井公司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更多的家庭正收获着幸福与繁荣。外籍员工不仅为国际合作项目注入了活力,也为当地社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关键字:渤海 外籍 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