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半年数轮大幅下跌不同,7月初至今,因国内需求改善,大宗商品市场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情况。
煤焦钢和铜是工业需求的重要代表。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螺纹钢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上涨行情。本周首个交易日,螺纹钢主力合约RB1401前十名主力机构均大幅增加多单持仓,空方前十名主力机构中有6家大幅减持空单数量。
事实上,进入第三季度之后,商品市场就改变了今年上半年的萎靡不振的下跌格局,今年7月,黄金、原油大幅上涨,并带动基本金属从年内底部逐渐反弹。从内盘商品市场的情况来看,7月初以来,已经多次出现商品市场工业品整体上涨的行情,尤其是煤炭、焦炭、螺纹钢产业链表现最为显著。
今年上半年,内外盘商品市场下行风险均偏大,国际多家金融管理机构也纷纷发布看空报告。进入7月份之后,黄金和原油涨势猛烈,虽然国际金融机构仍未释放出关于看多商品市场的积极信号,但是大宗商品商品市场的上涨迹象已经不可否认。
进入8月份之后,大宗商品虽未改变震荡行情,但从走势来看,却在上涨。沪铜已站上50000元价格关口数日,与6月底7月初的价格相比,沪铜主力涨幅已经达到了5%,并引领铅锌铝等基本金属震荡反弹。
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一方面受到外盘商品市场价格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多的影响还是来自于国内的工业生产和需求。宏观数据显示,7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从6月的8.9%回升至9.7%,显著高于市场的预期。其中,钢铁、有色、电气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等行业的生产活动反弹尤为强劲。7月发电量同比增速也从6%升至8.1%,汽车产量同比增速也进一步从13.5%升至15.4%。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在基础设施投资中,交运和公用事业投资加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回补了之前月份的疲弱表现。预计近期出台的稳增长微调措施可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财政支出和主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进度。
汪涛还分析指出,虽然内外需改善会直接带动生产活动走强,但7月份数据也显示出补库存的迹象,尤其是在原材料行业,迹象之一是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的回升幅度超过了投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原材料进口的反弹也非常强劲。7月份,整体对外贸易数据超预期,同时主要大宗商品进口表现更是让市场吃惊,原油、大豆和铁矿石进口均创出纪录新高,铜进口亦稳健增长,创下14个月高位。
“综合7月份各项活动指标,经历了较为低迷的2013年前半年,进入三季度以后,中国经济似乎开始企稳,并且显示出一定回升势头。”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认为。
朱海滨在提供给记者的报告中还指出,需求方面,7月份出口行业显示出一定的温和复苏。此外,7月份进口增长平稳,大宗商品(包括铁矿石和铜)进口增长也表明国内需求状况有一定改善。
(关键字:大宗商品 基本金属 螺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