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比日系家电在华的发展历史、衰败主因、目前的竞争环境,日系车企与日系家电十分相似
因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抗议活动和持续发酵的抵制情绪还在影响日系车企。一个颇能说明问题的案例是,10月10日下午3时许,“中国首善”陈光标兑现此前承诺,对他的43名粉丝的私家车以旧换新。这些粉丝的车在此前因为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而引发的反日游行中受到损伤。此次新换的43辆车就是国产吉利牌轿车。
与之相印证的是,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对国内车市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国内车市几乎冰火两重天:日系车品牌少人问津,其他非日系国外车企品牌不断提价,即使是国内车企品牌销量,也大有持续上涨之势。
9月,中国消费者熟知的7大日系车企在华销量遭到重挫,平均下滑幅度接近五成。
日系车企群体性沦陷
10月9日,日本汽车巨头丰田、日产和本田公布在华销售数据,三大车企9月在华销售遭遇滑铁卢。其他日系车企在华销售状况也十分糟糕。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日系车企七大品牌9月份在华销量平均降幅为50%左右,群体性遭遇沦陷。其中斯巴鲁、三菱降幅高达60%以上,比例分别为64.5%和62.9%,丰田、铃木降幅接近五成,而本田、日产、马自达降幅也在三四成。
据悉,继九月中旬抵制日货运动最盛之时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厂家出现过暂时停工后,因销量下降造成库存增加,丰田在广东和天津的汽车厂修改了中国国庆长假期间停止生产的计划,长假过后将暂时减产。丰田的减产可能会延续到11月,此举必将导致该公司无法实现今年在华销量100万辆的目标。
在日系品牌销量持续下滑的同时,日系豪华品牌在产能方面也相应地做了调整。其中丰田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将要减少20%产能。
马自达汽车公司10月4日表示,该公司9月在华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超过1/3,这一具体的数字表明日本汽车制造商们在中国所承受的压力。
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致电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国庆长假后,丰田下属工厂依照产品需求自行调整生产安排。不过,出于对目前市场前景不明的考虑,暂时无法对10月整体的生产情况进行预测。
国庆期间,《中国企业报》记者来到位于湖北武汉的东风本田工厂,发现偌大的停车厂里密密麻麻停满了汽车,汽车上面布满了灰尘。厂区门口只有几个人在暖暖散散地走路,里面显得冷冷清清。
有厂区员工告诉记者,本田正在考虑推出减少其在华工厂生产时间的措施。
另据中国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计,今年日系车企占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的份额将由去年的23%降至22%。
高盛投资公司预计,到10月底,日系轿车在中国的销售量与去年相比要下降40%。
主要原因在自身
国内汽车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因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抵制只是让日系车雪上加霜,日系车目前遭遇的窘境,关键是其自身发展缓慢、缺乏创新以及欧美等竞争对手本身技术上的突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认为,除了德美韩竞争对手越发强大的原因,日系车企在华出现了负增长与自身技术引进迟缓、供应链相对封闭、在华布局比较保守、缺乏创新等策略有关。
在盖世汽车网的一项调查中,有近五成参与者认为,日系车企保守的本土化策略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钓鱼岛事件引发的困局只是在9月份这一时间节点上加剧了其下滑趋势。
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表示,车型老旧、缺乏新车刺激以及优惠较少是日系车近年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主因。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幅放缓,中国市场的竞争已逐步迈入零和竞争的准成熟阶段,企业的竞争重心将由之前的新产品大量导入转向对本土化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上,而这正是日本车企的短板。
据了解,此前日系车凭借省油、车身轻巧、内饰设计优美、售后服务好等赢得了国内消费者的青睐,但随着欧美、韩国等领先汽车企业在节能技术上的突破以及在华本土化力度的加大,相较日系车而言性价比越来越高,日系车在中国积极的优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以大众为例,随着大众在中国推出多款高科技汽车,日本的紧凑型和中型汽车正受到德国甚至韩国汽车的围追堵截。
“相比欧美车系而言,日系车进入中国市场要晚,但取得的成绩和地位要高于前者,关键因素是日系车省油、外观设计好看以及售后服务好。但从前几年开始,日系车开始走下坡路,一方面与竞争对手突破技术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关键的原因,是日系车自身创新缓慢,本土化战略上反应不快。”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一家日系车品牌店的销售顾问张林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实际上早在两年前,日系车堡垒就开始松动。而随着丰田、日产、本田在华销量的下降,“日系车崩溃论”成为媒体热炒的焦点话题。
彼时,汽车行业网的调查中,59%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5—10年内,日系车将在华遭遇大溃败,更将问题直指日系车企在华本土化运营不彻底。
再现家电行业衰落轨迹?
较之日系家电在华的发展脉络,日系车企自身发展现状和目前在华遭遇的窘境,似有步日系家电后尘之虞。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日本的经济支柱,日本家电产业风靡欧美和中国,并在全球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然而30年后的今天,日本家电正不可阻挡地走向衰败。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日本家电企业在黑电、白电领域全线崩溃,电视机产业亏损最为惨烈。从2009年起,日本已经从家电出口国变为进口国。2011年,日本家电的三大巨头索尼、松下和夏普共亏损1.6万亿日元(约合1283亿元人民币)。索尼连续4年亏损无计可施,松下的亏损额度创造了全日本企业中的新高,而夏普的巨亏更是“百年一遇”。
家电市场调查机构中怡康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夏普市场份额已经由之前的8.8%下跌到4.7%;索尼的份额则由5.9%下跌至4.4%;而松下、三洋、东芝的市场占有率更是已经跌到1%以下。
在黄金周期间,记者在北京一些大型家电连锁商场了解到,国产品牌海尔、创维、长虹以及韩系三星等品牌热卖,以往处于行业领军者位置的日系家电品牌却冷冷清清,部分日系品牌店里甚至连导购员都没有配。
有专家表示,日系家电的溃败,虽与钓鱼岛事件有关,但日系家电战略故步自封、技术缺乏创新、不注重消费者体验才是其衰败的深层原因。随着中国和韩国家电企业逐步崛起,大部分日本家电企业已经丧失技术领先优势,无力与前者竞争。
其实,三年前日系家电就在走下坡路,钓鱼岛事件如同催化剂加速了日系家电企业的衰退。
家电产业问题专家罗清启认为,即使没有钓鱼岛事件,日系家电的份额也在持续下降。随着中国家电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中国家电企业比日本企业具有成本结构优势。而中国成本结构优势与技术创新能力叠合,造成全球家电产业结构的重新布局,关键产业环节开始加速向中国集中并在一些领域开始逐渐替代日本的原有产业结构。
对比日系家电在华的发展历史、衰败主因、目前的竞争环境,日系车企与日系家电十分相似,只不过,因钓鱼岛事件将日系车企“提前”推到前台。那么,日系车企将步家电行业的后尘而归于衰退?
就此问题记者致电在华几家日系车企,相关负责人均以各种理由回避。
有业内专家表示,日系车企与日系家电面临的处境较为相似,但从目前看日系车企还不像日系家电受到的挑战那么大,还没有到“伤筋动骨”地步。不过,如果目前的状况一直得不到缓解,日系车企在华地位将岌岌可危。
(关键字:日系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