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雨过后,天空放晴,物价也随着雨后的气温一起回升了。大雨摧毁了秧苗,汛期对农作物的影响至少要延续到秋季,但不会很显著。不过,在饲料和钢铁的竞争中,天气的变数还是起到了最后一棵稻草的作用:7月,一斤豆粕的价格完胜一斤钢材,农产品(5.53,-0.09,-1.60%)赶超工业品的标志性时刻到来了。
7月,钢材经历了最新一轮下跌,主要建材品种螺纹钢价格从4100元/吨跌至3700元/吨,完成了4月以来的第二轮杀跌。8月3日,上期所螺纹钢主力合约1301最低下探3631元/吨,3年来的最低价,比4月高点4375元/吨跌去了17%,更比去年高点5238跌去了31%。3年中,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和退出,钢铁价格犹如坐上过山车,回归到出发点。而猪饲料豆粕的价格,则因美国大旱而飙升,大商所主力合约1301在8月1日最高达4048元/吨,这是2008年7月以来历史上第二次超过4000元大关。3年中,豆粕的价格近乎翻番,难怪今年初当武钢宣布进军养猪业的时候,投资者嘲笑他们没赶上好时候。
一斤钢铁只卖到1.80元,到了菜市场不用说豆角、蒜苗等细菜,也只比白菜、萝卜等大路菜贵上一点,其中难以解释的经济现象的确不少。钢铁的成本,包括炼铁用的铁矿石的成本,炼钢用的焦炭的成本,此外还有耗电和人工等成本,都是很容易算出来的。铁矿石的价格,3年前不过62美元/吨,如今大涨一倍以上;焦炭的价格,年来虽跌了20%,比起3年前仍属高价;尤其是人工成本,这3年正赶上薪资连年大涨。如今的一斤钢包含的货币比过去“沉”多了。实际也的确如此,据中钢协统计,截至7月底,年产能大于1000万吨钢厂的螺纹钢生产成本约为3725元/吨,已经高于当前的期货价格。现价下,也只有规模小的钢厂微有盈余。若算上仓储运输成本,所有钢厂都会亏损。
上半年,当钢材价格维持在4000元/吨以上的时候,钢铁企业已经濒临生死线,全行业销售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3.06%降到了0.13%,亏损面达到33.75%。可即便是微利甚至亏损,上半年钢铁业的生产状况仍和去年一样,各厂家仍是开足马力。相对于其他基础原材料行业、相对于下游用户行业,钢铁业似乎对宏观形势不敏感,也对用户的需求不敏锐。上半年,钢铁行业增长8.7%,只比去年同期增幅低0.7个百分点;而全国水泥产量增长5.5%,下降14.1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增长1.7%,下降2.9个百分点;发电量增长3.7%,下降8.8个百分点。下游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6%,比去年同期增幅低5.6个百分点。房地产全面减速,钢铁业的第一大用户不再能消纳创纪录水平的日产200吨钢材,可钢材业却还不为所动,市场调节机制全线失灵。
10年来,钢铁产量突飞猛进,民营企业也曾得到大规模扩张的机会。可2008年后,在产业调整和节能减排的压力下,所有的政策都要求中小民营钢铁企业转型,退出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三大矿山”垄断了铁矿石价格,国内则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加话语权来应对。在国家“4万亿”和十大产业振兴的背景下,钢铁行业成为“国进民退”的典型行业,如山东钢铁在山东省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以近乎强迫的方式重组了日照钢铁集团;在河北省政府推动下,唐钢与邯钢合并组成河北钢铁(2.65,0.01,0.38%);宝钢与杭钢收购宁波钢铁;山西钢铁龙头太钢收购美锦钢铁。这些收购有的共同点:一是地方政府强势主导和参与重组,二是几乎所有的收购中民营企业家均被淘汰出局或不再处于支配地位。重组之处,企业规模效益渐显,落后产能得以淘汰。可问题是,当全行业回归到计划经济式的国企大一统时代,民营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没有了,企业所有人由财产所有衍生的责任缺失了。这样的说法或许有失偏颇,但在利润日益微薄的钢铁业,唯有扩大产能才能保持竞争优势,于是,全行业都陷入了扩产怪圈不能自拔。
产业集中度空前提升的结果是5%的企业生产73%的钢,当这些拥有超强话语权的企业全不顾成本,在银行廉价资金的帮助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疯狂扩产的时候,利润似乎无足轻重。而分散经营的农户们没资格参与资本游戏,做的是简单模式的经营,收入反而稳定提升。(关键词:钢铁业 国进民退 市场机制 失灵 豆粕价格 完胜 农产品 赶超 工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