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肇始的钢贸信贷危机,暴露出钢贸行业开具虚假仓单、重复质押、关联质押以获取银行贷款的业内乱象。25日,全国首创的上海银行业动产质押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平台将规范大宗商品质押融资管理体制,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钢贸融资存“一女多嫁”乱象
2012年初,上海等地出现钢贸信贷危机,暴露出部分涉钢贸企业刑事诈骗案件。记者采访发现,危机背后,是动产质押参与各方之间(钢贸商、第三方监管公司、银行、仓储公司)信息不对称;部分企业诚信缺失质押物真实性无法保证;仓库良莠不齐,管理不规范;第三方监管服务不到位,质物监管形同虚设;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全流程管控体系等问题。
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等业内人士表示,仓储、物流监理、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钢贸中介,本应对钢贸企业的抵质押物进行全流程监管,但由于监管、信用程度比较差,部分中介机构失职甚至与钢贸企业相互勾结,出具虚假仓单,或者重复质押“一女多嫁”,甚至“移花接木”,利用其他钢贸企业货物质押套取银行信贷。
上海宝钢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戈蕴文告诉记者,以前钢贸商造假很容易,只要有材料证明钢材是你的,就能拿到贷款。而上海仓储行业竞争激烈,利润极低,如宝钢运输一年400万吨的仓储量,利润只有85万元,每吨只赚2毛钱。一些不法仓库在利益诱惑下帮助钢贸商造假,今天挂个标签说货是这家银行的,明天换个标签说是那家银行的,分食骗贷蛋糕。
动产质押平台破解信息不对称
为了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化解钢贸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质押信贷风险,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银监局、上海金融办等相关部门联合牵头,委托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搭建上海银行业动产质押信息平台。
上海金融办金融稳定处孙风说:“钢贸融资反映出的问题和风险,必须要通过健全制度、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制度+科技’才能管控住大宗商品质押融资风险。”
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勇表示,平台将整合仓库、第三方监管等资源,面向金融机构及货主,提供“管得牢、控得住、易使用”的全流程管控体系。目前,平台已具备信息披露、信息查询、仓单登记、实物监管、仓单融资等业务功能,有效解决重复质押、虚假质押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平台有助于解决银行、仓储、第三方监管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动产质押信息登记、统一规范的电子仓单、数据比对校验,建立重复质押风险预警机制。平台建立了仓库准入标准,不定期进行抽盘库,抽盘库结果、仓库管理状况等记入仓库诚信档案,仓库使用统一的云计算仓储管理系统,并与平台进行无缝对接,杜绝了数据不实、篡改等问题。通过“技防+人防”,实现了关键业务环节的全覆盖。
让信用产生价值 大宗商品领域“可复制”
记者采访发现,动产质押信息平台破解了各方信息不对称难题,使得质押融资链各方实现共赢,这一模式未来还可在铜、铝等大宗商品领域复制。
上海兴晟钢材加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明图杰表示,此前仓储行业普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规范经营的企业反而赚不到钱。加入动产质押信息平台的诚信仓库后,有融资需求的钢贸商就会把货放到诚信仓库,让守信者赚钱、失信者淘汰。
“平台制定了诚信仓库标准,对失信仓储企业将列入‘黑名单’,进而加强行业自律。”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副会长陈子昊说。
张志勇认为,目前钢贸企业处于最艰难的时候,此前的失信行为使得资金不敢进入钢贸流通,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困境,平台的建立有助于为钢贸行业增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小企业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杨洁说:“动产质押可以解决小微企业缺少融资担保的难题,不能因为钢贸出了问题就否定这一融资方式。但在原来的业务模式下,银行信息严重滞后,很难判断质押物的真实性,平台的建立理顺了钢贸产业链上各方的权利义务,改变了银行‘谈钢色变’的心态。”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表示,上海银行业动产质押信息平台的推出,是上海银行业钢贸风险处置化解过程中,监管部门和管理部门纠建并举,推动银行业和仓储业加强合作的新尝试,开辟了动产质押业务风险管控的新路子。这对于支持小微金融服务、降低行业信贷风险、维护地区金融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平台建设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效应,借上海自贸区的东风,推动上海商品、物流、金融等多个市场体系建设。
(关键字:钢贸危机 动产 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