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钢铁产业> 硅钢> 推荐资讯

中民投的情有独钟 首选钢铁等为产业整合切入点

2014-9-3 9:11:20来源:互联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 导读:
  • 正当产业债务的信用风险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舆论把不良贷款的主因归咎于实体经济,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字批准成立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已经起航。
  • 关键字:
  • 钢铁 中民投

正当产业债务的信用风险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舆论把不良贷款的主因归咎于实体经济,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字批准成立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已经起航。

全国工商联牵头组织,59家知名名企发起设立,注册资本500亿元,再加上总理的亲笔签字,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意味着中民投来头不小。

中民投从初步酝酿到正式成立,用时不超过一年,59家参股股东个个家底殷实,涉及机械制造、冶金、信息科技、资产管理、环保、新能源、电力、电子商务等领域,参股企业资产总额高达近1万亿元。

镌刻着民资烙印的中民投,将采用集团公司和若干家标准化子公司的两级管理模式,试图构建产业与金融结合的产融平台。这一大胆构想,令业内哗然。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中民投将首单押注在产能过剩行业,并选择了钢铁、光伏、船舶这3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作为切入点。

切入:产能过剩的时机

中民投的业务分为金融控股和产业整合两大块,按照通常思路,从金融角度出发,再向产业方向推进,不失为稳妥又符合潮流的做法,但是,中民投却对产能过剩行业情有独钟。

外界质疑不断,中民投另辟蹊径的做法,很有可能费力不讨好,更危险的是会把自己搭进去,中民投看重的钢铁、光伏、船舶这3个行业,问题很多,实际情况远比想象更复杂。

对此,中民投董事长董文标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这是富矿,也是一个窗口期,很多人还没有发现它的价值。”

董文标如此胸有成竹的答案,源于什么?中民投首选产能过剩行业,用意何在?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陈博士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整个国家高层已经形成了要发展实体经济以及要求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共识,这是大背景,而中民投团队中的很多股东都是干实业出身,在金融如何服务实业方面思考的更为成熟,对国家经济发展背景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而在赛迪经智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陈德强看来,“选择过剩行业作为切入点,一定是这些行业中存在好的机会”。他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首先,过剩行业只是暂时的过剩,一旦经济景气,产能马上能够得到利用;其次,利用行业低谷时期资产价格估值低的机会,收购整合的成本和代价比较低;第三,行业低谷时期,收购遇到的阻力会比较小。

任何行业都有起有落,产能过剩行业也存在一定的发展周期,现在过剩并不意味着永远过剩。在目前国家产能过剩调整的关键时期,确实需要民资参与,需要有影响力的大机构进行整合。

中国社科院教授刘煜辉认为,下一阶段我国将进入产业并购期,对过剩产能进行集中淘汰和资源重构,可使其效率更高,在当下债务和产能调整期,中民投的进入有很大机会。

更何况,在产能过剩和落后产能两方面中,解决产能过剩的方法要比落后产能更多,中民投不会选择解决所有产能问题,而会选择未来有投资价值,或者是经资本介入或重组合并、技术创新,以及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改变后,更有潜力的部分,陈博士表示。

中民投曾宣称,以“整合、运营光伏发电项目”为切入点,打造颇具规模的清洁能源提供商;成立钢铁联盟,打造涵盖原材料采购、贸易及钢材销售的综合性钢铁服务集团;推进成立船舶投资基金,提升船舶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中民投看重的三大行业,时机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陈博士分析道,在国内钢铁需求未提升的前提下,国外需求反而有所增长,这是对钢铁业的有利趋势。陈德强补充道,通过整合国内过剩的产能,优化资源配置,不仅可以利用中国制造的优势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又能在经济复苏后抢占国内外的市场空间。

陈博士认为,光伏依然是朝阳产业,国家会有更严格的节能环保政策出台以促进光伏产品更好地应用,光伏产业将迎来又一轮发展机遇期。光伏的发展只是遇到了暂时瓶颈,发展前景依旧光明。

而船舶业的情况是,由于今年1月份行业市场较好,多家金融机构想抄底做船东导致行业运力过剩;同时非节能环保型船舶过剩,节能环保型船舶依然受欢迎;此外,目前中国占据世界将近1/3的船舶生产量和订单量;本轮的船舶过剩,使很多民营的船厂正在面临危机或被淘汰,洗牌已经开始。大量资金介入后,可以力促洗牌加速。

时机的掌握离不开强大的把控能力,陈德强将中民投的优势概况为:“在舆论风向方面,民营企业联合成立的投资公司身份,使其在并购整合时起码不会面对‘国进民退’的争议;在股东来源和背景方面,参股股东本身都是行业中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其社会影响力和行业资源的调度,对中民投未来的运作都很有价值;在资金方面,公司注册资本500亿,加上未来成立的基金募集资金,总和有数千亿之多。”

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资金优势,如此庞大的资金体量,可以完成很多一般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正如亿达集团董事长、中民投董事局常务副主席孙荫环坦承,董文标一开始就为中民投植入了金融的基因,运用金融的手段做实业,它所产生的能量将远远超过实业企业简单的联合。

跨越:整合+升级

极具产业整合优势的中民投已经在路上,公司将以何种方式向产业整合跨越,业内颇为关注。

在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黎友焕看来,中民投意欲成为一个涵盖金融、钢铁、光伏、船舶四大板块的资本运作平台,现阶段对三大产能过剩行业的总体整合思路是,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将通过土地开发等资本运作手段,打通各个资产环节,把死棋盘活。

一位接近中民投核心的人士则表示,中民投主要是做产业升级,产能过剩主要是低技术含量,低层面的产能过剩,通过产业升级,一方面是融资方面的手段,另一方面可以做一些技术上的整合,收购一些资源,通过技术改造升级。

现阶段的中民投,到底更需要产业整合,还是基于整合的产业升级?

陈德强的观点是,首先,应该以实现规模效应为主,民营资本最重要的目的是营利,规模效应在钢铁、光伏、船舶这些行业里都是非常重要的竞争优势;其次,产业升级或者技术创新、附加值提升,可能在具备一定盈利基础之后会陆续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

陈博士则表示,各行业实际状况不同,应该分行业来看,对于钢铁业和船舶业,虽然不能缺失产业升级的概念,但现阶段更多的是产业整合,更需要产生规模效应。

有分析师颇为认同,他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中民投投资钢铁行业的思路是基于平台的整合,发挥平台的资源和资本优势,实现民营企业的联合。

中民投的整合平台构建,锁定方大集团、德龙钢铁集团、建龙集团和四川川威集团这四家民营钢铁公司。民营企业在中国钢铁业中占据半壁江山,之所以选择这4家民企,是因为这4家钢企都比较热衷资本运作,对并购重组比较熟悉,也有共同诉求,且都算中型企业,好兼并,成本低,企业产品在业内口碑相对不错,性价比高。

陈博士补充道,光伏业则是整合与升级并重,因为光伏企业较多,且多为中小企业,目前的情况很适合整合,同时,降低成本要靠技术创新,需要二者兼顾,如果只抓技术升级,在目前中国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很容易被模仿。

在光伏业,高额的财政补贴是支撑行业运作的最核心因素,降低成本便意味着可观的商业利益,董文标这样理解光伏业的投资机会:中民新能源的优势恰恰在于极低的融资成本和新技术优势,在成本控制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中民投整合升级的前景仍未可知,但以往的产能过剩行业整合行政色彩浓,牵涉各地利益纠葛颇多,中民投凭借其特殊的民资身份,有较大机会将给产能过剩化解注入新鲜的血液。

待解:现实+政策

即便如此,产能过剩行业的跨越之路也必然荆棘重重。

以钢铁行业为例,中民投参与钢铁行业整合需要跨过四道难关:史上最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庞大的资金需求、高端人才技术团队以及复杂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利益。

“要对三大产业进行整合,500亿元资金肯定远远不够。”有券商研究员说。

分析师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对于亟待转型的钢铁企业,环保标准、高端技术人才队伍都是必须具备的标准。

分析师表示,对于环保问题,只能加大投资改造现有企业的环保设备,由于资金需求量大,中民投可能明年才会大规模展开;融资方面,中民投的金融优势大大降低了贷款难度;技术人才方面,经过20多年的积累,民企的技术人才储备较为充足。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民投则可能面临复杂利益纠葛和强硬行业垄断的阻碍。

黎友焕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中民投将依靠其构建的民营资本平台,抓住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机遇,以财务投资方式逐步介入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特许经营领域,成立中民投混合投资基金,利用产权交易、定向增发等方式与有垄断优势的国企合作。

不过,“民营企业要真正破除‘玻璃门’和‘弹簧门’,中民投的作用同样有限,关键还是要靠政府部门的自我变革。”黎友焕强调。

“产能整合、行业整合均需要相关政策支持和垄断性国企合作。”黎友焕指出。“融资方面,国开行的信贷以及一些国有资金也有加入的可能,中民投还寄希望于能享受到外汇储备支持和国开行授信等来自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再者,中民投在产能过剩整合之路上,要获得政策的支持,打破政府垄断,需要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支持。”

陈博士认为,站在中民投的角度,把已有的节能环保政策、化解产能过剩政策、金融支持实体政策等,用足用好用尽,恐怕是目前最好的方法。站在国家的角度,则不可能为某一个投资企业制定政策,国家应该做的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只有这样,中民投、金融界乃至中国经济更广阔的领域,才能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关键字:钢铁 中民投)

(责任编辑:00378)
价格数据库
统计数据库
硅钢进出口数据库硅钢产销存数据库
信息导航
钢厂列表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钢铁产业频道: 管带材 | 硅钢 | 板材 | 建筑钢材 | 涂镀 | 不锈钢 | 中文国际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