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7日遭遇黑色星期五后,商品期货市场并没有止住下跌步伐。在3月10日,更是罕见低上演了多数品种纷纷跌停一幕,包括螺纹钢在内,与钢铁有关的铁矿石、焦煤、焦炭、铜都无一幸免。无论是速度和幅度,都让人始料未及。市场空头氛围浓厚,现货市场受此影响低迷程度增加。螺纹、热卷、甚至冷轧、镀锌等稳定性较强的品种也都在多个市场内出现下跌行情,部分市场创下新低。其中上海市场北台三级螺纹已经到了3080元/吨一线,热卷为3300元/吨,鞍钢产1.0冷板则到了4150元/吨,有的钢厂比这还要低。其中螺纹钢较一个月前下跌6.9%,热卷下跌5.7%。
这一结果导致钢厂出厂价与市场价倒挂幅度增大,钢厂不得不降价调整价格政策,沙钢在3月11日出台的价格政策中将螺纹钢下调40元/吨,高线、盘螺价格下调30元/吨。调整之后的价格仍远远高于当前现货市场主导报价,这仍然让多数代理商不太满意。这不仅增加了钢厂价格在调整市场价格压力,也在处理和代理商关系时困难性增加。对指望3月份需求回暖能带动钢市行情走出低谷的钢贸商来说,无疑又增加了新的压力。
据统计,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螺纹钢期货下跌了400多元或10.6%,焦炭期货下跌430元或26.6%,焦煤期货下跌300元或25.8%,铁矿石期货下跌160元或17.3%,除螺纹钢期货外,炉料期货的跌幅均在15%以上。目前62%进口矿石现货价格已经到了105.00美元较年初下跌15%,逼近100美元关口。此轮原料价格持续下跌带动了钢材成本重心的下移。也是推动近期钢价连续下跌的主要因素。
显然,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挫对这一轮钢价下跌行情的影响逐渐在加重。以前的行情,多数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疲弱、库存高企的压力之下,对钢铁业信贷危机、产能过剩、供需矛盾增加的真实反应。现在却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体现在铜、铁矿石等商品的金融属性的泡沫伴随资本杠杆的弱化而大幅被挤压。春节后人民币汇率罕见出现连续贬值,以及2月份出口额的大幅下降20.4%,创出1397.9亿元贸易逆差,热钱加速流出。这些都加剧了股市和期货市场的调整,并引发了对市场忧虑急剧升温。归根结底还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对商品金融属性泡沫的挤压。
即便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缓解了钢厂成本压力,但短时间钢厂仍不能从巨变的行情中受益。一方面是时间周期的差异,钢厂原料采购周期节奏和价格变化节奏背离。另一方面市场仍处在大幅变动中,尤其是铁矿石港口库存升破一亿吨后,价格下跌加速,步入下降通道。这对钢价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很难在低矿价的情况下有所作为。
相反,钢厂的亏损面可能还会扩大,亏损额度还会增加。现行形势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原材料市场恶化,粗钢产量却上涨,无疑增加了市场负担。2月下旬全国预估粗钢日产量208.17万吨,增量11.53万吨,旬环比涨5.86%。2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库存量本旬末为1625.33万吨,环比下降5.86%,较年初值增加460万吨,上涨39.4%。消息出台后最直接的效果就是3月10日加速螺纹钢期货跌停。产量的增长和钢厂库存必然反映到市场上,不过目前市场库存消化缓慢加大了钢厂出货压力。
进入3月份后,需求增长是比较缓慢,并且自春节后迅速增长的库存压力下被抹杀了。华北、华东等地下游工地已逐步开工,华南等地企业年后用工紧张的状况也恢复到了80%以上,但进货节奏不强,进货量不大。尤其是在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下,观望情绪较浓,也是进入3月份钢价一直不能上涨的重要原因。
与去年相比,今年以来钢铁原料下行势头高过钢铁,尤其是铁矿石价格,高产量、高库存、低需求的形势使其蓄积了较强的下跌动能。一旦进入熊市,将面临很长时间的调整。而钢价能否托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商品能否企稳回升。
(关键字:钢铁 钢厂 钢价 商品期货 原材料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