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24点,9月7日的中钢协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显示,历经18年涨跌轮回,钢价回到起点之下。但是中国钢铁行业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才仅仅开了个头。
中国的粗钢产能已经超过9亿吨,产能过剩超过1.6亿吨,奇怪的是产能仍在持续增加。据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全国年底前要建成的高炉还有58座,还将新增产能8440万吨。
中国的钢铁产能历经了短缺—局部过剩—结构性过剩—全面过剩后,钢铁产能已经步入体制性过剩时代:价格低迷与产量增长并存,需求下行与产能扩张并举,高库存而高产量,低效益而高投资,市场总体供大于求而新建项目仍在上马……存在于中国钢铁行业的诸多“悖论”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经济规律来解释。
开工开不起 停产停不起
河北武安裕华钢铁公司一个600立方米的高炉刚刚停产检修。这家钢厂的负责人说,现在是炼一吨亏一吨。上半年勉强凑合着生产,但7月份以来,钢价继续下降,按照成本算,炼一吨铁水,基本上要2800元左右,但是钢材的出厂价已经降到3100元了,而且还在降。
武安裕华钢铁公司2010年12月已经归属河北钢铁集团,综合产能680万吨。有员工10500余人。虽然钢厂想着眼下应该停产,但是这位负责人说,停产检修时间不会很长,更不能关门。“钢厂要考虑停产之后员工失业怎么办,银行上门追债、不再给贷款怎么办,还要完成GDP和税收指标的。现在是开工开不起,停产也停不起。”
日照钢铁和山东钢铁济南分厂相关管理人员表示,目前国内需求虽然低迷,但钢厂所有生产线都正常运转,最多也只是限产。
截至9月5日,全国共有54座高炉已确定停炉或检修,影响产量236.3万吨。
但减产仍不及预期,基本是“雷声大雨点小”,供需矛盾还在加剧。今年已经连续5个月全国粗钢产量都在6000万吨以上,而去年市场好的情况下,也仅只有5月份一个月产量在6000万吨以上。
产能释放因由
虽然按照常理,由于低迷的钢材价格、巨大的库存和亏损额度,钢厂会大幅减产寻求自保,然而,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为什么需求减弱、价格下行,产量却还在增长?谁在增产?
中钢协副秘书长屈秀丽的判断是: 1~7月中钢协会员企业的投资增幅为负值,产量也是负增长的。增量肯定都是来自一些地方钢厂。
民营钢企比较集中的河北武安,钢厂直接焖炉熄火的不多,大部分处于限产当中,限产期间,高炉没有熄火,只是等订单来了,随时安排生产。
但是限产好过停产,停产的损失不是小数目。一个1080立米高炉熄火再点火的费用,就是1000~2000万元。所以大部分钢厂采取的是限产检修。就是根据市场的订货,再决定生产,原材料都是即用即买的,不涉及到库存和资金占用,这是目前普遍采取的做法。
钢企产能扩张有多重原因:(1)是不敢停产,高炉封炉再点火费用很高,要计算成本是否合算;(2)停产就意味着经营惨淡,企业贷款要告停,银行不但不给贷款,还要追要前期贷款。保持产量需要一定规模,而规模是银行贷款的一个基础数据,这是经营需要;(3)现在整体经济下行,地方要保证一定经济增速,尤其华东、河北、东北等地,钢铁产业对当地经济贡献大,要保证当地经济任务的完成;(4)从社会责任上,停产后,工人失业会造成社会负担;(5)钢铁企业有保证市场份额的考虑,担心自己减产为竞争对手让出空间,典型的“囚徒困境”。
与此同时,归因于“4万亿”的滞后效应,新增产能也还在不断达产。据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全国今年年底前要建成的高炉有58座,这58座高炉的总产能达到8440万吨。这还不包括宝钢的梅山项目、山西的几座大高炉。这些高炉中,绝大多数是新上项目,也就是新增的产能。真正为了落实国家的产能淘汰和结构调整政策的项目很少。即便是淘汰,也是拆掉小高炉,新建大高炉。而今年以来,得到国家核准的项目,只有宝钢湛江项目和武钢的防城港项目。其他的全部都是“先上车后买票”。
沉疴:体制性产能过剩
在河北的武安地区,民营钢铁企业总计有5000~6000吨产能,几乎没有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项目。
按照国家政策,所有新建高炉都是需要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的,但是武安地区没有人上报。最近这六七年,甚至是10年来,国家发改委几乎没批过一个民营企业的钢铁项目。但是过去5~10年行情非常好,很多民企不批也干。目前50%钢铁产能没有备案,扩张的几乎都是这些民企。
按照国家政策来说,新上的钢铁项目,只要是没有经过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就属于违规产能,从政策上讲,违规产能是没有电力保障的,地方政府可以不供电。但是很多没有报批的钢厂,最后不还是开得很好,地方政府毕竟要考虑到钢铁项目这么大的投资、财税收入、就业等等,作为纳税大户,地方不会对这些钢铁企业管得太严,最后建起来的也都开工投产了。
而真正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审批程序来走的钢厂,反而需要承担巨大的时间和财务成本。
8月16日,重庆钢铁搬迁项目,历经5年审批,终于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核准,获得合法身份。重钢搬迁始于2008年,此后的几年间由于一直没有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核准,只能通过大量的短期贷款来投资新厂,短期贷款意味着较高的融资成本。重钢搬迁项目总投资300亿,投资新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短期贷款而来,这造成新重钢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
民营钢厂和国有钢厂相比,有着不小的成本优势,民营钢厂的期间费用较低,包括管理、财务和销售三项费用。对比来看,国有企业的期间费用在每100元的销售收入中占比是3%~4%,而民营企业只有1%左右。国有钢厂职工平均工资要比民营钢厂每月高出1000元左右;而且由于国有钢厂占用银行贷款较多,所以财务费用也比较高。相反,很多银行不愿意把钱贷给民营钢厂,反而民营钢厂的财务负担较轻。
今年1-7月,全国500万元以上钢铁项目投资完成3496.8亿,完成投资,资金来源合计3038.1亿元(3496.8-3038.1=458.7亿,应为钢厂在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欠款)。其中非国有钢厂资金来源总计2293.6亿元,自筹资金达到了2051.3亿元,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民营钢厂投资的资金来源并非银行贷款而是自筹;国有钢厂的资金来源合计744.5亿元,其中自筹资金为607.5亿元。
经济下行“钢”开始?
工信部原材料司一位官员表示,产能无序扩张,从中央的态度上来说是不允许的,问题出在地方政府,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投资、GDP、税收甚至就业等方面的考虑,对一些钢厂的建设是一直默许的态度。据悉,国家发改委对违规产能的清理整顿正在按照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和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规划有序推进,将会逐步对那些没有得到核准的钢铁项目,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业内研究人员更倾向于依靠市场经济自身调节来解决。钢铁行业眼下的产能过剩,再有三年也很难消化。靠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自身很难消化。这是一个经济周期,是国际国内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现阶段下中国钢铁行业要有效实现供需总量平衡下的自觉减产,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体制性的产能过剩不仅出现在钢铁行业,也出现在水泥、重型机械、船舶制造甚至风电、光伏太阳能等新兴产业中,市场也在担心,这些产业的问题如果进一步传导到金融领域,将对整体经济造成影响。
正如中欧商学院教授许小年以《经济下行“钢”开始》为题的微博所表述的:企业亏损,库存积压,三角债卷土重来。
(关键字:钢铁 钢铁产业 钢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