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江滨长江、临鄱阳湖,拥有长距离的深水良港,大吨位远洋货轮可深入腹地;同时,经多年发展,产业链得到完善,集群效应明显,在发展钢铁产业中具有区位和基础优势。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以金砂湾工业园为平台,积极推进全省钢铁产业兼并重组、沿江布局,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形成千万吨钢铁冶炼能力,打造江西千万吨优质钢铁产业基地。
钢铁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九江钢厂在炼铁、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渣和钢渣作为生产微粉水泥的原料卖给锦溪水泥、合昌水泥、中冶环保等企业,每年可以生产微粉水泥200多万吨,增加产值2个多亿;中伟科技生产中产生的尾渣通过磁选选出的铁精粉卖给钢铁厂作为炼铁的原料,剩下的矿渣又可卖给合昌、锦溪等水泥厂当作生产微粉水泥的原料,每年可产生7.2万吨铁精粉和8.8万吨微粉水泥,增加产值5000多万元……
近年来,我市围绕九江钢厂这个钢铁冶金产业的龙头,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培养产业集群。金砂湾工业园从建园第一天起,就千方百计引进龙头项目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了以九钢为核心的钢厂配套及副产品深加工的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聚集了九江钢厂、中冶环保、联达球团、耐火材料、锦溪水泥、合昌水泥、英翔高钙石灰厂等数十家企业。
有着“江西省新型钢铁产业基地”之称的湖口县,充分发挥沿江优势,在金砂湾工业园发展大运量、大投入、高产出的冶金产业,在钢铁产业集聚上下工夫。为加快新型钢铁产业的发展,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基地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目前,基地钢铁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九江钢厂为龙头的钢铁产业链不断延伸,为打造江西千万吨优质钢铁产业基地奠定了基础。到2015年,基地钢铁产能将达年产1150万吨,钢铁产业增加值达1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700亿元,利税总额达70亿元。
破解发展“紧箍咒”
随着钢铁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国钢铁生产企业超过2000家,面临产能过剩、企业规模小、整体效能低下的困境,为此,国家对钢铁产业产能扩张亮起了红灯、套上了“紧箍咒”。在金砂湾工业园要进一步发展钢铁产业,也面临新上项目审批难和用地难的问题。为此,我市将通过延长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来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练强“内功”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我市钢铁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沿江区位优势,据萍钢公司测算,在湖口产一吨钢,仅运输成本就比在萍乡低200元左右,按550万吨计算,每年可节约成本10个多亿。按照国家钢铁产业沿海沿江布局的总体思路,我省钢铁产业优化布局和发展的重点向沿江(湖口)转移。“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将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在长江沿岸形成千万吨级钢铁基地,沿江钢铁产能占全省产能的比例从2010年22%提高到40%以上,达到国家的要求。
同时,产业发展必须适应排污总量控制和环境容量的要求,钢铁产业是工业领域众多高耗能产业中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我市钢铁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能耗和排放量,努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
建设九江新型钢铁工业基地
我市钢铁产业在发展中具有区位优势和特点,根据我国钢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江西省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抓好和建设年产1000万吨九江新型钢铁基地项目,力争2015年前项目基本建成,形成增量600万吨。选择代表国内一流水平的生产工艺结构和产品结构,在九江湖口建设全国最大的船板生产基地,并形成千万吨级的新型钢铁产业基地。利用我省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以多种所有制成分合力推动,形成联合发力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省内重点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成立江西钢铁集团公司,在九江湖口建设新型钢铁基地。通过建设九江新型钢铁工业基地,置换产能1000万吨,新增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利税新增40亿元,成为“十二五”期间我省钢铁行业主要发展平台和增长极。
“十二五”期间,江西冶金(钢铁)行业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其中,包括年产1000万吨九江新建先进钢铁基地项目,建设焦炉、烧结机、高炉、转炉、以生产优质船板为主的船用钢生产线和以生产重轨为主的万能轧机生产线以及公用辅助设施等,总投资450亿元;投资50亿元建设江西攀森新材料公司年产200万吨铁合金项目;投资5.6亿元建设九江欣嘉锐实业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废钢、70万吨铁精粉加工及钢铁物流项目;投资5.4亿元建设九江中冶环保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钢铁渣复合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