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指数
数据
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大标题推荐

信贷需求旺盛度下行 政策适度松动预期再起

  • 2012-5-3 8:33:39
  • 来源:转载
  • 作者:
  • 字号:
导读: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正如银行业内人士所言,当前的银行信贷“迷局”,与其说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不如更为准确地描述为贷款需求旺盛度下降。
关键字: 信贷 政策

2012年,信贷市场似乎陷入了迷局。

1月,当市场主流观点预计,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将延续前三年走势破万亿之时,全部金融机构则以新增人民币贷款7381亿的投放量,低调“迎新年”。

市场为其出人意料的低投放寻找了很多借口,比如春节因素以及监管层可能要求均衡投放等,并预计2月应该收复1月失地,新增人民币贷款投放量环比上行至8000亿之上甚或至万亿。

此时市场并未更多的去关注信贷需求是否充沛,直至2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投放量再度低于预期至7107亿。

但金融机构似有意“违逆”市场主流判断。正当信贷有效需求相对不足论逐渐成为市场分析的主流之时,3月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则出人意料破万亿至1.01万亿,一举修复前两月投放低迷之势。

与此同时,各国有大行高层相继对外反驳有关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猜测。有效信贷需求是否充沛这一疑问,似乎由此成为一大“伪命题”。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正如银行业内人士所言,当前的银行信贷“迷局”,与其说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不如更为准确地描述为贷款需求旺盛度下降。

需求旺盛度之变

基层行的感受显然不及高层乐观。

“一季度我们基本没有贷款投放。”一大行中部省份某市支行行长告诉记者。据他称,今年该行面临的问题是,“有贷款计划但没项目可投放”,业绩压力很大。

另一股份制银行某分行行长亦对本报记者称,今年信贷需求确实不如去年,其所在分行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量,也仅有2011年同期的70%左右。

尽管得益于3月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猛冲,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额同比多增2170亿元,但并没有改变市场对信贷需求旺盛度可能下滑的猜测或事实。

今年3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猛冲至1.01万亿,远超市场预期。一改今年头两个月信贷投放乏力的局面,但细究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结构不难发现,信贷需求旺盛度的变化。

据中金统计比较,今年3月新增中长期公司贷款不足1800亿,较2月新增量还略有下降,对比去年3月则少增长1500亿。

综合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中长期公司贷款仅增长5900亿,同比少增约4900亿。从新增占比来看,中长期公司贷款占比由1-2月的32%和25%,进一步降至17.5%的低水平,更是大幅低于去年一季度的48%。

与此同时,一季度新增企业(除票据)及个人贷款同比分别下降500及2600亿,而新增票据同比增加5200亿,这一局面与2009年一季度颇为相似。

“当时银行还在为四万亿投资计划扩张信贷,因为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大量利用票据贴现贴补,金融市场竟然出现贴现利率低于存款利率的怪现象(这意味着将票据贴现后将资金存入银行可净赚利差)。今年一季度票据融资快速增加,至少说明信贷需求不再像之前旺盛。”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高级宏观分析师范俊林近日撰文称。

票据融资基本上被视为银行信贷的调剂品。范俊林如此描述称,当银行缺乏信贷项目时增加一些票据以抢占额度,避免资金闲置;项目多时则压缩一些,腾出规模。从2010年年中到2011年一季度,票据融资连续10个月负增长。而去年二三季度有所增加,主要是当时贴现利率快速攀升,投资价值显现。

令人不解的则是,多家大行高层在2011年业绩发布会上,则对市场猜测的信贷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猜测予以否认,认为今年信贷投放并未出现异常。

中行行长李礼辉在2011年在业绩发布会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中行并没有出现贷款大幅下滑的情况,而是稳定适量增长,且结构合理。

李礼辉在接受分析师提问时也表示,目前银行信贷需求保持旺盛,和2009年对比恢复常态。预计中国商业银行在信贷供求方面,不会遇到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

建行副行长庞秀生此前在回答本报记者信贷需求的问题时亦称,目前信贷投放没有异常,并称到年底建行新增投放量肯定会超过2011年。2011年,该行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较上年增加8272.83亿元。

工行行长杨凯生较早前亦对媒体回应称,至3月下旬,工行信贷投放都略高于同期,“所以我们得不到贷款有效需求萎缩的结论。”

经济下行之过

对于各大行高层表态与数据所体现出的差异,一股份制银行人士调侃称,“因为现在大家都不敢说实话。”

不过该人士亦纠正称,现在银行面临的局面与其说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更为准确的描述应该为需求旺盛度下降。

该人士称,由于其所在行存在结构调整因素,他所在部门今年仍面临额度紧张的问题,但今年信贷需求旺盛度确实在下降。

“这一状况量化地体现即为:去年可能有100个项目在等待审批放款,但今年则减少为50单。”

该人士认为出现这一状况必然,因为经济下行,来自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投资意愿都有下滑迹象。对信贷的有效需求相对下降。

以具有风向标意味的广东省为例。记者自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了解到,2012年该省共安排省重点项目280项,总投资289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00亿元,安排开展前期工作的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148项,估算总投资11300亿元。

尽管计划投资规模依然庞大,但相比2011年年度计划已经减少300亿。

2011年广东省共安排省重点项目280项,总投资315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00亿元,安排开展前期工作的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143项,估算总投资13700亿元。该省2011年投资总体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434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1.1%,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25.7%。

放缓投资计划的并不限于政府部门。

某沿海省份企业负责人亦对记者表示,除了早已有或开始的投资按计划行进之外,今年公司并无新增计划投资。该企业是一家集化工、能源生产和燃料业务为一体的大型外商独资企业,为其所在省份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

据该企业负责人了解,目前其所了解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投资意愿均在下降。

一担保公司人士亦告诉记者,目前其所担保的贷款用于投资比重确实很少,目前企业更多是为了生存,而不急于谋发展壮大,因为经济形势不明朗。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对此已有所印证:一季度投资和消费增长纷纷走低,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已降至8.1%。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786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2%),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64%。

这一局面预计在二季度依然没有明显的改善。

近日发布的4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49.3,较初值高出0.2,脱离上月触及的近三年来次低水平48.3。但有分析称,该指数已经连续六个月挣扎在荣枯分水岭下方,凸显中小制造业者在需求不振和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下,成长动能仍显匮乏。

与此同时,近日发布的中国4月官方制造业PMI则连续第五个月回升,至53.3创一年新高。虽然显示经济增长继续趋稳向好,但新订单指数回落表明需求仍低迷,或拖累经济进一步回升步伐。

官方统计称,与3月相比,4月份生产指数为57.2%,上升幅度2个百分点。但新订单指数为54.5%,比3月回落0.6个百分点,落后生产指数2.7个百分点,反映出需求增长不够充分。

被压制的需求

对目前的银行信贷投放局面,亦有很多业内人士表示难以看清。

很难看清之处在于:目前企业对银行信贷需求旺盛度的下降,是源于企业预期到融资困难而减少了投资?还是源于对经济下行的担忧而减少了投资,并进一步减少了对信贷的需求?

这一困惑来源目前经济增速确实处于下行,但与此同时,从上至下,各个金融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及房地产等相关领域贷款进行压制。

以房地产为例,在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实行调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早已开始主动压降房地产贷款的规模,而目前房地产业对银行的信贷需求却是最急迫的。

根据目前商业银行披露的2011年年报情况显示,多家银行2011年房地产贷款余额和占比均出现了下降。工行年报显示,2011年工行房地产贷款减少73.06亿元,占比也从2010年的11.2%下降到2011年的9.9%。农行年报亦显示,房地产业为贷款占比下降最多的行业。与2010年相比余额下降了460多亿,占比也从前一年的15%下降到12.5%。

房地产及地方融资平台两大领域贷款投放的被压制,正是众多学者对信贷投放乏力的一大原因猜测。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亦一直认为,有效信贷需求的相对不足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及房地产贷款的被压制。而在这两大领域被压制的同时,银行又没有找到相当体量的新增投放领域。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一个项目规模可能就能达到几百亿。这一领域受压制,银行如果转投其他领域,比如转投至中小企业,就需要极大的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储备才能抵上空缺。银行一时间显然难以做到。”宗良认为。

一大行某支行人士所言亦印证了上述分析。该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其所在支行重点贷款项目来源主要在地方融资平台及房地产,但这两大领域贷款自去年以来便备受制约,很多项目上报之后迟迟不得批复,支行今年贷款投放量很少。

另一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则认为,只要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放松,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量将迅速上行,只不过目前这一领域并未有明显放松的迹象。

“乏力”难消“惜贷”

矛盾无处不在。

面对经济下行,投资增速下滑以及部分领域贷款被压制所致的信贷投放乏力局面,金融机构并未在其他领域大肆“放水”以补空缺,比如中小企业依然倍感贷款难。银行贷款门槛依然高企。

“现在贷款非常难,好在我们福建民间借贷,相对比较健康及宽裕。不过,要是银行稍微放松一点,很多企业贷款都转向银行了。毕竟银行贷款成本还是要比民间借贷低,但现在银行的条件很苛刻。”福建某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广东某担保机构负责人亦对记者表示:“不存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是信贷规模紧张,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亦表示,很多企业投资确实在萎缩,也不否认经济下行态势下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可能是导致信贷需求旺盛度下行的原因之一。但他强调,信贷需求显得不够旺盛的最主要原因是银行的“惜贷”。

去年以来,温州爆发系列民间金融案件,并最终波及至银行。来自温州银监局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74%,已经连续8个月呈现上升态势,比去年6月末最低时的0.37%飙涨了370.27%。

周德文认为,正是这一局面导致银行甚至民间借贷的“惜贷”,对目前温州的企业来说,银行及民间借贷两大融资渠道均在收窄。

“现在企业在体制内外融资都很困难,去年不能从银行贷款的企业,还能从民间借贷筹集到高利贷应急。”周德文告诉记者。

据他了解,银行惜贷的情绪并不限于民间借贷案件频发的温州地区。周德文在多地走访中了解到,银行的惜贷在各地普遍存在。

某银行广东某支行人士此前亦告诉记者,该行原本从总行到分行及至支行,一致鼓励加大对小企业贷款的投放,但今年这一局面因广东华鼎担保危机遭遇“挫折”。

今年年初,广东华鼎担保公司危机爆发,事因公司以理财之名截留客户贷款及其投资失利,引发相关银行、企业、担保三方危局,事发时,华鼎在银行在保余额仍有近30亿。

上述银行即是华鼎的合作银行之一,并因华鼎危机形成多笔不良。

“以前我们是鼓励发放小企业贷款,这两年任务量基本都要翻番。但现在领导也不敢催了,谁都怕担责任,小企业贷款也不像以前那样受优待或容易。以前我们是确保小企业贷款额度。”

另一国有银行支行行长亦表示,“经济没复苏,项目无前景、无效益,就是有项目银行也不敢放。”

不过也有银行人士并不赞同,外界以“惜贷”来描述目前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做出的审慎之举。

“经济下行,银行出于风险考虑,更为审慎地投放贷款理所当然,”某股份制银行人士称,何况银行资产质量确实已经呈现下行态势,压力不小。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银行业不良率开始出现反弹趋势。银监会较早前公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显示,2011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由三季度末的4078亿上升4.9%至4279亿,不良贷款率也由三季度末的0.90%上升至1.00%。

政策松紧考验8万亿投放目标

由于信贷需求旺盛度今不如昔,年初定下的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将达8万亿目标变得有些微妙。

交行金研中心认为,未来随着政策适度放松,鼓励银行加大对在建续建项目、小微企业、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信贷支持。预计信贷余额增速呈逐步回升的态势,维持全年新增贷款8-8.5万亿的判断。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亦认为,全年实现新增人民币贷款8万亿不存在什么问题,尽管目前信贷投放显示有效信贷需求相对不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则认为,8万亿目标的实现确实不存太大的悬念。但他也强调,如果各项监管指标依然“卡得很死”,银行要实现这一目标压力也不小。

宗良所指的监管指标包括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约束。尤其存贷比约束对今年银行信贷投放尤为明显,这亦是近年来制约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客观因素之一,并催生了理财市场的火热发展。不少银行贷款的一个前提要求,亦包括贷款企业是否能为其带来一定的存款。

一沿海某中小企业老板即告诉记者,其之前接触的某股份制银行对其贷款提出的要求为:某时点在该行存入300万,该行接下来就可以为其提供500万的贷款。

该企业老板回应称,如果其有300万存款,就没必要向其贷款500万。但该行的回复则是,“只是存款几天,对应贷款则可以投放一年。”

一担保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不少股份制银行存在类似吸纳存款的要求。且今年银行的存款压力也尤为凸显,1月整个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逾69%的历史高位。虽然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幅创历史纪录,但随后的大幅下行凸显银行存款并未得到根本性缓解。

3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同比多增2712亿元,环比多增1.35万亿元。这是央行有数据统计以来,单月存款增加额的最高历史纪录,超出市场预期。这一大幅增长将金融机构存贷比降至67.6%。但4月前两周,四大行人民币存款流失过万亿,贷款则增加无几。

宗良认为,如果适当调整存贷比的计算范围,有利于全年信贷目标的实现。

相对来说,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更关心信贷投放的实际效果。他说,信贷目标的实现重点要看信贷投放的实际效果,要看流向了哪里。如果仍如金融危机时主要流向国企,实际意义便要大打折扣。

他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银行的放贷能力。与此同时,应该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比如降息。赵庆明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在有效信贷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降息更能减少企业的压力。

(责任编辑:01075)
【免责声明】
中华商务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返回首页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商信息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古典家具街1616甲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