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五俊自就任浦项集团董事长以来,为提高集团钢铁主业竞争力,一直在推行大胆改革,其提出的三大改革方向包括:出售非核心资产、改善财务结构、调整业务结构以提高经营效率。2014年8月至今,浦项集团对海内外子公司进行了一系列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其中就包括对海内外钢材加工和销售网络进行整合,以实现降本增效。
近期,浦项集团旗下综合商社——浦项大宇公司(原大宇国际贸易公司)理事会提出一项决议,将合并浦项P·S公司钢铁业务,这标志着该公司向全球钢铁贸易大公司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根据此项决议,除了部分股票投资之外,浦项P·S公司的钢铁流通、加工、废钢等业务将被浦项大宇公司全盘吸收合并。根据浦项大宇公司目前股价算出合并比率为1:0.494,浦项大宇公司将发行新股,并向浦项P·S公司股东交付。合并日期定为2017年3月1日,浦项大宇公司新发行的股票将于同月14日上市交易。
浦项P·S公司成立于1983年,前身是Posteel公司,主营业务是钢材加工、钢材流通和废钢销售等。今年,浦项P·S公司相继合并了钢材加工企业——浦项AST和浦项TMC,以及SPFC等公司,经过一系列业务调整之后,已经具备了商社的职能。尽管此前浦项集团将浦项P·S公司定位为国内销售企业,将浦项大宇公司定位为出口贸易企业,但浦项P·S进出口领域的部分职能已经与浦项大宇公司的贸易业务重叠,出于分销渠道一体化的考虑,浦项集团决定将两家公司合并。此次合并程序由浦项集团钢铁本部下设的价值经营室主导,秉承“任何子公司都是结构调整对象”的原则,具体的方案细节并未对外公布。
两家公司合并之后类似日本商社的模式,兼具出口和国内销售职能,承接客户订单,并设定生产和销售计划,由此应对供需状况,对分销渠道有较高的支配力。通过此次合并,浦项大宇公司将在浦项集团内部实现钢铁分销渠道的一体化管理,构建海内外销售网络的牢固根基,通过扩大国内外钢铁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合并之后浦项大宇公司可以将钢材加工和销售领域进行有效整合,构建统一的钢铁价值链,得以提高解决方案式营销的力量,切实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合并之前,浦项大宇公司两大核心业务为钢铁和资源开发,通过此次提升钢铁业务竞争力,构筑稳定的收益结构,业务范围将从现有的外贸和资源开发拓展到钢材流通和加工,以及废钢销售,有助于其实现全球综合贸易大公司的目标。作为集团内部的子公司,两家公司合并后在提升企业自身价值的同时,在战略和财务方面也有望产生可观的协同效应。
除整合韩国国内钢材加工和销售子公司外,为了节省费用,提高管理效率,浦项集团已正式决定对中国钢材加工子公司进行结构调整。位于华东地区的钢材加工厂将从现有的七家缩减为一至两家;位于天津-烟台-沈阳-大连等“渤海湾集群”的五家钢材加工厂未来也将缩减为一至两家,主要集中在市场潜力巨大的地区发展。早前是由一家法人负责一个加工厂,本轮结构调整之后将缩减为二至四个加工中心由一家法人进行综合运营管理。浦项集团计划首先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合并工作,然后再进行统一管理。
与钢材生产企业不同,钢材加工服务中心是将钢卷按照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用户需求加工成各种尺寸和形状,然后供货。浦项集团于1991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由此进入中国市场,其钢材加工服务中心主要加工汽车板产品。2010年至今,浦项集团在中国运营的钢材加工法人共有12家,分别是苏州(POSCOCSPC,POSCO-CZPC)、沈阳(POSCO-CLPC)、重庆(POSCO-CCPC,POSCOCDPC)、芜湖(POSCOCWPC)、烟台(POSCOCYPC,POSCO-CJPC)、佛山(POSCO-CFPC)、青岛(POSCO-CQPC)、天津(POSCO-CTPC)、大连(POSCO-CDPPC)。
由于市场行情低迷,加之中国国内钢铁企业的竞争,浦项集团在中国市场造船厚板和不锈钢产品销售不旺,浦项钢材加工服务中心收益开始下滑,部分法人已经出现亏损。今年3月,浦项在集团内部成立攻关小组,致力于将中国12家钢材加工服务中心进行缩减,目前已出售两至三家,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将仅保留两至三家。
另一方面,为了给中国分公司筹措稳定的运营资金,近期浦项举行了名为“POSCOUmbrellaFacility”(浦项综合短期贷款)的签约仪式。根据协议,中国的加工服务中心法人无需单独与银行协商,而是以集团的名义按照相同的条件和利息办理贷款。浦项通过构建资金管理统一体系,也有助于实现对加工服务中心法人的统一管理。
(关键字:浦项 钢材加工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