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11”“双12”以及年末购物狂欢节,公众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热情的巨大释放和生活方式的升级。不过在升级的背后,同样有一组数字引人注目,那就是包装箱、塑料袋、透明胶带等快递包装的巨大消耗。由于这些包装物料大部分不回收和不能降解,形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和中国邮政快递报社共同发布的2016年《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快递包装的数量均以亿计,快递包装过度、循环利用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
快递包装作为中国印刷包装产业的细分领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近400亿元的规模产业,快递包装产业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快速增长的风口。然而整个快递包装行业绿色化水平较低,集约化程度不高,价格竞争十分激烈,科技创新亟待突破,又将这个产业推到了转型发展的路口。快递包装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风口扬帆起航,驶向正确的路口,就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快递包装企业需理解和把握绿色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模式,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拓宽包装在物流领域的附加功能,去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真正付诸行动,快递包装绿色化才不会成为空谈。
首先包装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做到包装物本身的减量化、可重复、可回收和可降解;另一方面要把快递包装绿色化作为“绿色快递”的切入点,实施和推动快递行业本身的绿色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比如实施托盘和包装物的循环共用系统,需要使用物联网技术以确定商品及包装物料的方位和类别,结合包装在自动分拣、仓储管理、末端派送等多个应用场景,建立强大的信息处理后台;实施包装物料的减量化,应该首先提高包装物料的标准化水平,进而提高快递行业操作的规范化,特别是自动化水平;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和推广,则应加大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以及生物基塑料降解堆肥环境的建设。
其次,快递绿色包装的实施也需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政府加强引导,提出整体的解决思路和方向,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比如检验检测、环保认证、碳排放交易等等;企业提高自律意识,尽可能使用可循环、可回收、无毒无害的包装,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包装物料成本;高校和研究机构着力培养专门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整个快递物流全环节考虑绿色包装的实施,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转化;消费者也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尽可能选择有绿色包装的快递服务,自觉加入绿色包装循环回收使用的队伍中。
此外,快递包装企业应该努力拓展快递包装的应用技术范围,从智能包装的角度为快递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如在包装产品上应用电子标签和部分传感器,将大大提升快递包装的附加值,提高包装物料的回收价值和可行性,提供诸如产品追溯、安全防范、温湿度监管、路径优化等服务,成为关键数据资源的供应商,成为绿色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关键字:快递包装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