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月报告公布之后,国内豆类油脂市场普遍出现放量反弹行情,似有“利空兑现”之意。走势相对独立的大豆期货也跟风大涨,一口气回吐了本周前三个交易日的跌幅,周线收阳。
一、早霜炒作空间有限
在10月份美国大豆全面成熟之前,美国爆发霜冻灾害的风险较小,美国大豆丰产预期依然较强。
笔者认为,秋收之前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天气总体将较理想,美国大豆单产预估维持在46蒲式耳/英亩之上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二、美豆出口表现平稳
虽然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屡创新低,但是近期中国买家显然表现得比较谨慎,美国大豆周度出口销售量基本稳定在100万吨左右,既不过分偏低,也没有出现7月17日当周美国大豆一周出口销售量猛增至267.78万吨的现象。
8月份,临近新作上市前夕,很多美国2013/14年度大豆出口销售订单被取消,市场转而采购2014/15年度美国大豆。截至9月4日当周,美国出口销售了98.43万吨2014/15年度美国大豆和7万吨2015/16年度美国大豆。
美国农业部9月11日公布,当日销售了81万吨大豆,主要都销往中国;这是2013年9月18日以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高单日大豆销量。同一天,美国大豆出口协会(Soybean Export Council)还表示,中国一个贸易代表团在对美国大豆行业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后,将于9月15日与美国出口商签署大豆购买协议,具体金额不详。不过,贸易商称,这种例行采购任务每年都有,对CBOT大豆期货市场的影响料有限。
三、世界大豆库存创新高
由于近年来南美、美国大豆接连丰产,世界大豆产量几乎直线攀升,而大豆消费量的增速明显不及产量的增速,这导致世界大豆库存和库存消费比均快速走高。据美国农业部9月份供需报告的预估,2014/15年度世界大豆库存将增至9017万吨,库存消费比高达31.64%,均为有记录以来的新高水平。
回顾历史,在上一次世界大豆库存创新高的年份,即2010/11年度,CBOT大豆期货呈现先抑后扬的V反转走势:11月大豆期货合约在2010年6月跌至886.75美分 /蒲式耳的年内最低点,随后一路上行,在11月摘牌前攀升至1337.75美分 /蒲式耳的年内最高点。当时CBOT大豆期货价格在世界大豆库存增加的压力下依然强势上涨的主要背景原因是中国经济在2008年4万亿刺激政策下仍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大豆压榨需求也维持强劲且通胀预期较强引发资金大量介入商品市场,同时美联储也开始实行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
然而,今昔不同往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政府坚守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实行强刺激,国内通胀率连续下滑;美联储也在酝酿如何结束量化宽松。笔者认为,在中国需求和全球货币流动性双双降温的情况下,如今的CBOT大豆期货将很难从世界大豆库存高企的压力中脱身,下跌趋势可能尚未结束。不过接下来,我们将开始关注南美地区的天气状况,谨防南美产量预估生变令USDA调整世界大豆库存。
四、国内需求整体疲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为2.0%,低于7月份的2.3%,也低于市场预期的2.1-2.2%;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从7月份的3.6%降至3.0%,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从7月份的1.6%降至1.5%。8月份PPI同比增幅从7月份的-0.9%降至-1.2%,同样低于市场预期的-1.1%。
高盛高华的报告表示,8月份CPI和PPI通胀率都略低于市场预期,且非食品CPI和PPI通胀率的下滑反映了7月份以来中国货币政策有所收紧导致内需增长放缓。9月开始以来高频食品价格数据同比持续下行,这可能导致9月份通胀率进一步下降。通胀率的下降为决策者在需要放松政策时预留了更多空间,但最近几个月通胀率并非政策的制约因素,因此其增速小幅降至2%对政策的影响不大。
尽管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具备刚性,但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内需仍显不足的背景下,大豆需求的增速将较为有限,而且通胀预期下降也将令投资型买盘减少。短期,“中国需求”恐怕难以成为翘起豆类油脂期货市场的支点。
五、后市展望
在重大利空报告兑现之后,豆类油脂市场技术性反弹的动能较强,短期建议空单减磅。不过,笔者认为,在2014年美国大豆最后的生长阶段,主产区爆发气象灾害的概率不大,美国大豆产量预估上调这一利空因素后期也不可能转变为“利多”,因此CBOT大豆期货的熊市难言结束。
国内需求整体依然不乐观,预计下游采购积极性难以长时间维持,豆类油脂期货的反弹幅度料有限,稳健的投资者可把握反弹后再度做空的机会。
(关键字:油脂 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