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稳妥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业内专家指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持久战”已不可避免,相关行业龙头企业也亟待转型升级。
产能过剩已成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对宏观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今这些传统产业均面临着产能过剩、结构失衡、企业盈利能力低下、转型升级困难等重大难题。”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了上述表示。他认为,这些问题是系统性问题、结构性问题、深层次问题,行业巨头也难以很好规避。
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从这份指导意见看,决策层已经充分意识到,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目前产能过剩已经偏离了市场经济的正常水平。此轮产能过剩具有全面性,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出现了过剩。
化解产能过剩 需打“持久战”
“五大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化解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政府机构、企业都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任浩宁向记者做出了上述表示。
如何解决上述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呢?对此,冯飞提出了以下三方面建议:第一,化解产能过剩要和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相结合。过剩产能多集中在中低端,高端产能却供不应求。
第二,化解产能过剩要和生产布局优化相结合。我国生产力布局还不甚合理,一些资源密集型产业过于集中在某一地区,远远突破了该地区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比如,河北的钢铁产能过于集中,甚至造成了京津地区的大气污染。
第三,化解产能过剩要和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相结合。实际上,我们很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比国际合理水平并不低多少,但由于产业组织结构太不合理,企业数量过多、过散,竞争手段过于单一,主要是靠价格战,这造成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危害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要推动兼并重组,从而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任浩宁认为,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必须由政府层面主导、行业龙头积极配合才能取得一定成效,有关部门对五大产业的政策规划急需调整,之前设定的多个发展指标均与当前重点工作相左。而地方政府必须利用环保政策、电价政策、税收政策等多重手段严打过剩产能,给龙头企业施加更多压力,迫使其尽快转型升级。
(关键字:产能过剩 兼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