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电极,一种离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远的 “冷门”工业焊接小零件,正在陵县经济开发区高调释放着年产值近亿元的能量。
这背后的一个名字并不起眼——华业钨钼股份有限公司。然而正是这个潜伏了十几年的企业,依靠对钨电极产业的精耕细作,将一个本地资源为零的产业做成了产值过亿的行业翘楚。
“隐形冠军”
这是一个工人不过300的小企业,却建立起一张广及南美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
在淘汰率堪称惨烈的钨电极行业中,这个企业凭借高端的技术实力,跻身国内钨电极行业前三甲,在山东开来投资有限公司保荐之下,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挂牌上市的钨电极企业;
这个企业生产的钨电极,是工业焊接中最普通不过的耗材,然而华业钨钼却藉着对这一领域十余年的精耕细作,研制出冷状态下起弧成功率达到完美的 “华钨一号”,震惊国际制造业;
这个企业的许多产品参数,被竞争对手当成衡量行业的“尺码”,华业钨钼以毫无争议的地位,成为中国钨电极的行业标准的牵头起草者;
华业钨钼在用最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写着一个细分领域的产业进化史。
欧洲最负盛名的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将这种隐匿于焦点之外却资质优良的企业称为 “隐形冠军”,它们通过对细分市场专心致志地耕耘,凭借着独具特色的竞争策略,不但占有着很高的市场份额,还主宰着行业的特定领域。
女 “掌门”从零到上市
于爱芳,华业钨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几乎男人专属的钨钼行业,这个女 “掌门”的强势亮剑,既令人意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1993年,于爱芳以6000元起步,进入了汽配行业,凭借灵活的经营头脑,赚得盆满钵满。一次偶然,于爱芳将目光投到了钨电极。 2000年,她一口气儿将汽配行业赚到的 “第一桶金”全部投进钨钼行业。
华业钨钼创业故事的开头并不华丽:一个巴掌数得过来的员工、露着天还是租来的厂房、产量只有现在十分之一的四、五台设备。
虽然从零起步,于爱芳的眼光却相当高远:钨电极行业看似神秘,进入门槛却很低,如果混迹于低端产品之列,必遭市场淘汰。
刚入行的于爱芳将主要精力放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公司成立仅两年,华业钨钼就凭借新研发的铈钨特种钨电极和钍钨电极拿下两个 “技术革新奖”。
为了闯开市场,于爱芳只身南下深圳跑订单,讲自己的产品讲到口干舌燥。
2004年5月,华业又签订了第一个外贸订单,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2005年,华业钨钼成立了山东罗曼科贸有限公司,外贸业务量较2004年翻了一番;截至2006年,华业钨钼的出口国家已经扩展到亚、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销量倍增之下,于爱芳并没有降低对新技术研发的要求。2008年,华业钨钼建起了标准现代化的钨电极理化实验室、检测实验室; 2009年,华业钨钼建立起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末冶金生产线,开创出了一条由过去手工作坊制作加工到自动化生产的现代化作业模式。
之后的数年间,华业钨钼几乎每年都有一项革新式的技术问世,逐渐构建起了覆盖五大产品体系的产品结构,形成了华业钨钼钨电极产品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2012年5月8日,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声,华业钨钼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上市,在山东开来投资有限公司的保荐之下,成为了国内钨电极行业唯一一家挂牌上市的企业。
“钨钼产业城”之梦
2013年,华业钨钼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于爱芳的客户名录已经广及南美洲,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2013年的产值有望达到1.2亿元。
现在,于爱芳可以大胆放开手脚,向着她心中更远大的商业梦想前进了——用5到8年的时间,以陵县为中心,造一个国际钨钼科技产业城。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无法整合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再美好的设想也只能流于空谈。 “长袖善舞”的于爱芳开始了她的合纵连横的战略布局。
她同多家国际知名焊接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际焊接行业的最新潮流,都将第一时间进入华业钨钼的实验室;
她将聚集起国内钨钼行业的顶尖专家组建省级钨钼产品研发中心,3年之内,完成钨电极之外的钨制品及异型件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将国际知名油田服务商、航空航天、船舶行业巨头发展成自己的客户;
她与国内知名矿山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享受到了先发货,后付款的“特殊待遇”。下一步,于爱芳将以控股,参股或相互参股的方式,形成与上游企业的战略合作,降低资源性产品的经营风险。
于爱芳最为宏伟的计划是,她将用5年的时间,在全球建立1000家华业店。这一战略,将会整合国内焊接及零配件产品于陵县,充分利用国内及国外的销售网络,为国外客户提供整个焊接产品线的一站式服务。
正如扎克破格最初很难说Face book最终会长成什么样子,于爱芳同样无法告诉记者华业钨钼最终将实现怎样的突破。 “只要不走寻常路,颠覆式的产业革命可能就在脚下。 ”
(关键字:钼 华业钨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