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投资总额位列全国第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建设规模进入西部省市区第一方阵……2011年以来的“十二五”前三年,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贵州交通运输事业克难前行,取得明显成效,部分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交通运输事业的连年升级为贵州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实现同步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投资、筹资、融资实现高位增长
面对筹融资的老大难问题,我省除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省级投入外,探索采取“省市(州)共同出资、建设以省为主、运营全省统一”模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千方百计破解筹融资难题。
三年来,面对国家宏观调控趋紧,我省交通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982.9亿元,达到“十一五”投资总额的1.52倍。今年预计投资总额850亿元,位列全国第2,与2010年相比跃升了13位。持续增长的投资直接拉动GDP增长65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93个,消耗钢材403万吨、水泥2400万吨。
在首次成功举办的高速公路项目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全省签署各类协议20项1536亿元,创下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单次最大引资额度的记录。融资方面,通过多种模式,全省交通运输建设融资到位1401亿元,是“十一五”融资总和的3.2倍。仅2013年就融资到位698亿元,其中直接融资到位100亿元,实现了我省直接融资的零突破。
路网结构优化推动“大交通”格局
资金问题得以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全省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全省3年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31个2469公里,建成19条(段)1774公里,是1986-2010年24年建成总里程的1.2倍。截至今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3281公里,通高速公路的县(市、区)达68个,形成9条高速公路出省大通道,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建设规模进入西部省市区第一方阵,建设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年均建成高速公路里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
目前,全省公里总里程达16.5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6869公里,总里程排西部12省(市、区)第4位;公路密度达91.6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43.6公里/百平方公里的2倍多。
水运方面,全省完成了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建设工程,360公里航道提升为四级航道,等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600多公里,1000吨级运输船舶投入使用,从此改写了我省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此外,都柳江从江、大融航电枢纽的开工建设,实现了我省航电枢纽开发建设的零突破。
三年来,我省完成公路客运量23.1亿人、旅客周转量1264亿人公里,货运量13.17亿吨、货物周转量1403亿吨公里,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增速均排全国第一。完成水路客运量7339万人、旅客周转量17.6亿人公里,货运量3407万吨、货物周转量52.97亿吨公里。
“大交通”聚合服务同步小康
“十二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成效明显,但仍面临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建立适应同步小康的交通运输体系任务繁重艰巨、交通运输发展深层次矛盾等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的问题。
下一阶段,全省将继续按现代交通运输综合体系发展要求,统筹考虑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的布局规划,从引导发展的角度谋划交通网络建设,注重与产业园区、小城镇、城市综合体、旅游景区及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有效连接,继续保持适度建设规模和速度,加强省际协作、厅际统筹、省地共建,坚定不移地推进路网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公路水路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高速公路方面,全省2013年开始重点实施三年会战,至2015年,全省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建成贵阳市至其他市(州)双通道、形成15个出省通道、覆盖全省重点产业园区和风景名胜区,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规模达6100公里以上,促进“大道入黔”向“大道出黔”转变。
农村公路方面,将着力实施农村公路“硬化、畅化、安全、优化提等、信息化、绿化美化、运输通达”七大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我省将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公路、村寨路面硬化”的目标。
同时,国省干线公路将以“提升等级、扩大覆面、增加通道、完善设施”为重点,全面加快断头路、资源路、产业路、特色路建设,促进县(市、区)域内联外通。
水运发展方面,全省将突出“通航道、建港口、增运力、建机制、育产业”五大重点,加快构建“两主四辅”出省水运通道、适应经济发展的港口枢纽、服务民生便民水运等五大体系。
(关键字: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