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钢铁产业> 硅钢> 推荐资讯

范铁军:钢铁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2023-12-12 15:56:46来源: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作者:
  • 导读:
  • 我国粗钢产量从15.8万吨到突破3000万吨,粗钢产量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
  • 关键字:
  • 钢铁 调整期

钢铁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原材料行业,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撑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钢铁行业也由小到大,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一直以来,钢铁行业被认为是“周期性行业”,自2022年行业效益同比大幅下滑以来,行业内外经常探讨这个下行周期什么时候结束。我个人认为,钢铁行业并不是先天的“周期性行业”,以前之所以表现出有周期性,是由下游需求和投资拉动的“周期性”引发的。未来,在需求侧,影响钢材需求的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度会减弱,经济增长的方式会从数量的增长到质量的提升,下游产业结构在持续调整,钢材市场需求发生明显变化;在供给侧,钢铁行业的粗钢供给能力(产能)和钢材产品的生产能力(轧钢能力)仍然处于历史高位。基于以上的判断,钢铁行业总体上呈现“供给弹性大,需求恢复慢”的发展形势,供需在总量和结构上的矛盾将持续较长时间,叠加“原料价格高位震荡,钢材价格低位运行”,行业调整重点将更多侧重于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钢铁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更愿意把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称为深度调整期。
  一  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一)探索发展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国粗钢产量从15.8万吨到突破3000万吨,粗钢产量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这一时期,钢铁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毛主席曾指出,“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
  (二)稳步发展时期
  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1996年第一次超过1亿吨,我国粗钢产量首次跃居世界首位,2000年达到1.28亿吨,粗钢产量年均增速是6.6%。这一期间,钢铁行业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建设了以宝钢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化钢铁项目,缩小了我国钢铁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宝钢后来为我国钢铁行业所做的突出贡献也证明了这个判断。
  (三)快速发展时期
  从进入新世纪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我国粗钢产量快速提升,总量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到2015年,粗钢产量8.08亿吨,这一时期粗钢产量年均增速达到13%。期间,2006年我国实现了由钢材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的历史性转变,正式宣告我国结束了“缺铁少钢”的时代。
  (四)全面发展时期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到2021年,粗钢产量年均增速4.3%。其中,2020年是达到了我国历史粗钢产量的峰值——10.65亿吨,2021年是我国钢铁行业有史以来效益最好的一年。这个时期,钢铁行业发生了巨大、明显而且影响深远的变化,完成了去产能1.5亿吨上限目标任务,淘汰地条钢1亿吨以上,在装备升级、品种优化、布局调整、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联合重组、绿色低碳、标准引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全面进步,正在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
  二  行业发展新阶段背景和特点
  (一)背景
  一是国家发展战略做出调整。2022年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展质量的提升被放到了突出位置。
  二是产业发展模式发生变化。以往,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制造业更多依靠规模效应发展壮大。然而受资源、能源、环境、市场等因素影响,规模化发展不可能无限扩张。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也强调,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三是传统发展方式遇到难题。2022年以来,钢铁行业发展瓶颈性问题凸显。钢铁企业同时受到了上游原燃料、下游市场、环保能耗、市场竞争等多重挤压,行业效益大幅下滑。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72.3%;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利润同比又下降了34.1%。与此同时,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仅下降了1.7%,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还增长了1.7%。单纯依靠规模见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四是下游需求结构面临调整。一方面,下游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是我国钢铁行业最主要的用钢行业,其中房地产占比最大。近期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保持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但难以弥补下降空间,因此用钢总量仍将呈下降趋势,且各领域比例将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对于钢材品种的需求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多应用钢结构,且提出了耐火、耐蚀的要求;制造业对于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且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的转变特征。
  (二)深度调整期的特征
  进入深度调整期,钢铁行业将呈现“减量、调整、提升、开放”等发展特点。
  一是减量。体现在产能、产量、需求的减量。我国钢铁生产仍然以满足国内消费为主,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总量的回落,粗钢产量、产能将进一步回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批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退出市场,企业数量将大幅减少。
  二是调整。体现在多方面的结构调整。包括品种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资源结构调整、流程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等。
  三是提升。体现在国内集中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一方面,联合重组会加快,产业集中度会提升,不仅全行业集中度提升,区域市场以及细分领域市场的集中度也将逐步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国际影响力方面,除了规模以外,将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链建设、市场影响、规则制定等方面获得提升。
  四是开放。体现在优势产能“走出去”和高端制造业“引进来”。一方面,将会有更多的国内钢铁企业在海外布局资源、生产、加工配送等基地,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贡献钢铁力量。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将会有更多的国际高端制造企业来华投资,更好地对接和利用我国钢铁产业优势。
  三  行业未来发展建议
  为更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深度调整期的要求,建议通过六个方面的结构调整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品种结构调整。目前,“钢需”迎来三大趋势,即以房地产用钢为代表的需求下降,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用钢需求增长,以钢结构、造船等为代表的传统用钢领域需求提质。钢铁行业需要进行广泛的品种结构调整来适应下游需求。另外,在品种结构调整的同时,要以拓展钢材的应用研究为突破口,以材料替代和材料升级为核心,扩大钢材消费。
  二是加快流程结构调整。未来,随着绿色消费的逐步拓展,行业内高炉-转炉长流程,全废钢电炉流程,低碳冶金流程三种工艺流程将长期共存。要加快对流程结构调整的研究,特别是高炉-转炉流程系统降碳、电炉流程高端产品开发,低碳冶金流程工程化应用的研究。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逐步降低电炉炼钢和低碳冶金的生产成本,提升资源和产品的适应性,有序推进流程变革。
  三是推进组织结构调整。一方面持续推进联合重组,同时鼓励企业在减量的基础上专业化发展。力争形成10-15家3000万吨规模以上的企业,主要发展战略是建生态圈,满足战略需求和重点行业、重点工程需求;形成80-100家左右专业化的企业,大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主要发展战略是稳产业链,满足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还有50家左右的区域同质化的企业,主要发展战略是拼成本线,满足区域发展基本需求。这样的行业组织格局更有利于行业的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四是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在钢铁行业内继续推进一次能源的节约,二次能源的提效,同时要加强新能源的推广应用以及新旧能源的耦合应用。钢铁行业正在推进的极致能效工程,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动钢铁节能降碳的抓手,涉及到各类能源的高效利用,必将有力推动行业的“能源变革”。
  五是协同资源结构调整。以“基石计划”为中心,协同推进国内矿、国外矿和废钢等铁素资源,铁矿石、直接还原铁等资源品种,权益矿和贸易商等渠道来源,指数和协商等定价方式,代理采购和储运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升供应链的保障能力。
  六是促进海外布局调整。以推进优势产能走出去为核心,带动设计、制造、装备、施工、材料相关产业链一起走出去,融入世界钢铁工业和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钢铁行业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钢铁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压力,需要结合新形势新特点,优化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推进改革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协同、产城融合、区域联动、国际合作的协调发展。
 

(关键字:钢铁 调整期)

(责任编辑:00630)
价格数据库
统计数据库
硅钢进出口数据库硅钢产销存数据库
信息导航
钢厂列表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钢铁产业频道: 管带材 | 硅钢 | 板材 | 建筑钢材 | 涂镀 | 不锈钢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商信息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