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元月中旬运行,进入本周以来,钢市价格波动幅度小,多数地区变化不大,整体钢市行情以价格弱势盘整,库存仍然偏少价格水平较高但供需两弱的低迷态势运行。
本周影响钢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 进入本周后,期钢市场多数以低开低走为主,影响现货市场的信心,沪钢主力1305合约在多次上攻4000元/吨整数关口未果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振荡行情,盘中数次跌破3900元/吨。虽然目前已经进入季节性淡季,钢材下游消费需求不振,但是钢材生产成本高企,加之市场对年后需求好转预期较强,本来人们对期钢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希望能带动现货市场继续拉涨,但连续的跌破,直接挫伤市场信心。不过业内也有分析认为,由于对春节后的市场预期较好,后市期钢在振荡整理后仍有走高动能。
二,上游原材料价格拉涨幅度远高于钢材拉涨水平,因此钢厂连续涨价,钢价成本高企支撑市场价格的高位。上游铁矿焦炭等价格快速拉涨,相关资料显示,截至1月16日,新加坡掉期铁矿石交易结算价已经由去年12月初的114美元,上涨至149.13美元,涨幅高达30%。同期,由于焦煤企业提前完成任务,生产积极性下降,加之运输条件恶劣,焦煤和焦炭价格持续稳中有涨,累计涨幅为5%左右。而作为成品的钢价涨幅仅在5%—8%。这样一来,钢价上涨的同时,钢厂利润反而更差。尽管去年12月以来粗钢产量不断走低,但都是钢厂例行生产检修的结果,这种减产并不会减缓钢厂采购铁矿石和焦炭的步伐。同时,由于预期2013需求好转,钢厂反而加大对原材料的采购量。预计年前铁矿石和焦炭价格仍将处于高位,而现货钢价将受到成本支撑高位运行。只是到本周将结束时,矿价趋于平稳,这也与钢市趋弱有关,另外,据了解,部分钢厂年底补库基本告一段落,铁矿销售有所受阻。
三,钢厂连续上调出厂价格,这一方面有上游矿价拉涨幅度大,钢厂成本增加有关,但另一方面在宝钢连续三个月上调出厂价格的带动下,大部分钢厂急于效仿,普遍上调出厂价格,近日又有鞍钢等钢厂上调板材价格,幅度在200元以上。对于钢厂调价,一方面对支撑市场钢价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助推市场空涨,没有下游真实的需求,市场连续涨价只能损伤下游采购的积极性。市场难以在短期内消化高价格。
四,一月上旬重点企业粗钢产量环比上升,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1月上旬重点企业粗钢日产量为167.49万吨,环比上升3.8%。据此测算,1月上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94.42万吨,环比上升2.3%。对此,业内有分析认为,由于原料备货逐渐到位,而年底订单情况也总体不错,所以钢厂开工率在连续三旬下降之后再度出现回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下游备货和钢厂补库存的增加,1月以来钢价和矿价都在呈上涨趋势,尤其是矿价更是在一个月内上涨了40%。对此,专家认为,尽管由于“城镇化”等一系列概念对钢材需求有了一定的拉动,但总体来说,市场对钢材的需求依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而产能的不断上升也为钢铁价格的上涨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受需求前景不确定性增加影响,中国港口现货铁矿石价格周三每吨下了7.50美元,创下近14个月来的最大单日降幅。而从1月10日至今,外矿价格已经下跌12美金,并且对于1季度113美元/吨的普氏指数季度均价,12月份131美元/吨的月度均价来看,当前147美元/吨的价格仍存在明显下行压力。
五,国家统计局今天上午公布数据,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7.8%”是进入1999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最低值,也是最近20年来“倒数第二”的经济增长速度。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中国经济在内、外(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继续发酵等)夹击下遭遇前所未有的“稳增长”压力,前三个季度的增速第次由8.1%、7.6%和7.4%“连降三级”,算上2011年“中国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放缓”,“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严重”的经济寒冬说一时甚嚣尘上。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四季度GDP增速已升至7.9%,“7个季度增速放缓”彻底成为
“历史记录”。据《经济参考报》17日报道,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预计,201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3%。他认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比较突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美国,必须警惕由美国国债评级可能下调所引起的新一轮经济波动。就中国经济本身而言,风险首先来自于房地产。此外,城镇化背后的融资存在漏洞,这很可能变成新一轮的金融忧患。
虽然市场对春节后的预期较好,但国内外宏观经济仍然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商家在操 作中还是比较谨慎的。
(关键字:钢市 钢价 供需两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