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从研发问世到落地转化有一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生产企业都不愿碰触的中间地带,被称之为“达尔文死海”。近些年来,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搭桥建路跨越这片中间地带,激发产业链和创新链耦合效应。
作为建设“两个稀土基地”主力军,包钢集团积极广泛参与、主导创新联合体创建,特别是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成立以来,包钢集团作为主要依托单位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扎根于稀土产业沃土,让更多科研成果、创新技术走出实验室,拓展新赛道、变现新产品、释放新产能,架起了广泛汇集和高效配置创新要素的“稀土桥”。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高速路
前不久,国创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工信部“稀土功能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验收,其中“制造业”三个字道出了国创中心与其他科技创新平台的与众不同。
与传统科研院所有所区别,国创中心从建设之初就明确标定了发展坐标,将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确定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主线,以工程化技术开发及验证为核心,聚焦稀土产业科研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让技术成果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
国创中心总经理刘威说:“过去科研工作与产业应用、市场需求联系并不紧密,许多花费大量时间、人力、资金做出来的科研成果因为需求度低被束之高阁。国创中心就是要实现‘科研孵化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创新循环生态,搭建前端科技研究与终端技术应用的高速路,让科研创新推动产业跨越,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此,国创中心怀着“开放、共享、共赢”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吸引各方有经验的产业专家、技术人才、科研团体、成功创业者在科技研发、市场拓展、管理服务、创新创业等领域融通创新链、产业链,共计刚性引才17名、柔性引智15名技术专家;并加快构建起企、校、科研院所和地方部门紧密结合的创新联合体,与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分公司、包钢西创轧辊公司等20余家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与复旦大学、哈工大、哈工程、西安交大、中国科学院未来大学技术学院、内科大等高校、研究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在稀土储氢材料及应用、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合金材料、稀土光功能材料、稀土清洁能源及稀土智能制造等应用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实现产学研融合协作,进一步提振科技创新活力和精准对接市场的服务能力。
科技创新联动市场需求
2023年8月,国创中心与柔性引进光功能材料领域专家刘鹏达成共识,合作成立国创稀品公司,双方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引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稀土光修饰导光板,并将其应用于稀土光源智慧照明系列产品,主攻应用市场领域。
由于聚焦市场需求,研发核心技术产品精准匹配市场,短短4个月,国创稀品就完成了技术合作、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获得批量订单。一批批新型产品陆续投放市场,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填补了市场空白,开辟了新的赛道,也进一步延伸包钢集团、包头市稀土应用产业链。
新春伊始,包头市委一号文件重磅发布,明确提出,推动国创稀品稀土光修饰粉、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共晶荧光体等项目产业化。既是对这个成立不足一年新公司的肯定,也为国创稀品发展壮大增添了新筹码。
而像国创稀品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仅2023年国创中心包头地区就成功孵化了国创稀金、国创稀洁、国创稀氢3家参控股子公司,完成对国创稀品等3家公司的投资入股,打通了技术、企业、资本之间的壁垒,并在储氢储能、永磁材料等研发领域实现多项从“0”到“1”的突破。全年申报专利10项(授权10项),研制标准8项,开发新装备、新产品、新材料9项。
特别是固态储氢装置关键装备技术一经问世就受到业内瞩目,吸引多家企业洽谈签单;磁性材料领域通过同下游应用企业共同研发,积极开展市场化推广应用,已成功销售不同批次型号高性能钐钴永磁材料;并与矿冶科技集团公司、钢研纳克公司、杭州谱育公司等国内一流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组建“稀土行业先进检测仪器设备国产化平台”,实现了技术成果与企业需求、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
在“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时代课题中,包钢集团各方科研主体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当好“国家队”,在国家需求、市场实践中凝练科研方向,以本土产业实际需求倒逼应用技术研究,在产业链“卡点”“堵点”领域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产业汇聚,让科技创新筑势赋能稀土产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关键字:包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