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7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展会以“智能高效、低碳引领”为主题,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吸引了来自中国、德国、美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在展会期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煤科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国家碳减排碳中和要求,煤炭行业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新产业和新业态。
王国法认为,应当深刻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和能源发展规律、发展要求,能源供应安全是能源转型的根基。在双碳目标下,各种政策的深度调整必然带来行业格局的深刻变化。煤炭行业要坚定高质量发展的行业自信。
在他看来,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格局面临这些新变化: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增速会放缓;我国能源结构将在化石能源主体基础上加快向多能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支撑能源发展的核心力量,各种能源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其技术创新的进展;煤炭依然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双碳”目标等新形势要求煤矿实现智能绿色发展,技术进步等因素倒逼煤矿生产方式变革,智能化绿色化是新时期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有生产方式产能调节不适应供给侧弹性要求,同时现有煤炭供需监测预警手段不适应新要求。”王国法认为,亟需建设智能化煤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短时间内煤炭产量快速柔性调节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王国法认为,建设以煤矿智能化为支撑的柔性煤炭开发供给体系。一方面,构建高质量煤炭供应体系是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原煤生产区域不平衡趋势加剧了煤炭供应的区域性和时段性紧张局面。
智能化柔性煤炭开发供给体系内涵如何定义?王国法这样解释:为灵活应对煤炭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充分发挥智能化煤矿安全、高效、调节速度快、少人等特点与优势,建立一个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化赋能的多层次网状煤炭开发与供应链,以柔性工作流程在多种运营模式之间灵活切换,构建煤炭高效、低成本与稳健并存柔性开发与供应体系。
在他看来,这套体系具有“灵活性、精细性、精准性、协同性”四大特点。“灵活性”体现于需求驱动、快速启停、适应变化;“精细性”体现于数据做支撑,有效洞察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精准性”体现于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预测煤炭需求变化,提前部署、有效满足区域市场需求;“协同性”体现于供给、需求、运输各种信息深度融合,智能柔性煤矿系统的协同、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协同。
他以智能化煤矿柔性生产为例进一步介绍说,在这套体系支持下,煤炭行业在需求旺盛时可快速增加产能,在需求低迷时可低成本抑制产能,同时满足订单式生产要求。
“煤矿智能化是新时期煤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智能化煤矿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王国法表示,实现煤矿全时空多源信息实时感知,安全风险双重预防闭环管控;全流程人-机-环-管数字互联高效协同运行,生产现场全自动化作业;煤矿职工有更多幸福获得,煤炭企业实现更大价值创造。“这是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愿景,也是煤炭行业近300万职工的共同期盼。”
(关键字: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