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南京下关一位做钢铁贸易的女老板自杀,让钢贸行业的困境一下子被放大并故事化起来。随后,钢贸业遇冷报道成为媒体热点。
而在这次钢贸业危机中,融资难又把水搅得更浑。
银行:“防抢防盗防钢贸”
2012年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这是我国GDP季度增速3年来首次跌破8%。
经济增长下滑,钢企首当其冲。据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2012年一季度钢铁、有色、装备制造、家电、服装等5个产业下行至偏冷的“浅蓝灯区”,其中钢铁产业已逼近过冷的“蓝灯区”。
作为国内钢铁价格的风向标企业,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7、8月连续两个月下调产品价格。在目前高产量、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等“两高两低”的挤压下,钢铁行业成为今年上半年业绩亏损的重灾区。据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在34家黑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中,累计已有20家公司发布了中期业绩预告,仅宝钢股份(600019,股吧)、久立特材(002318,股吧)、攀钢钒钛(000629,股吧)业绩同比预增,其余17家钢企均报忧。
一线钢企业绩遇冷自然会传导至钢铁贸易。刘国明从事钢材贸易多年,他透露,如今部分银行放贷部门谈“钢”色变,更有不少商业银行内部流出“防抢防盗防钢贸”的说法。
今年4月底,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一份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调整钢贸行业信贷方向和政策。与此同时,各大商业银行在钢贸风险初露端倪时为了防控风险,对钢贸商施行了紧急收贷政策。据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初步统计,从年初到目前为止,融资规模收缩了25%以上,尤其是今年一季度以来,银行以信贷结构调整为由,提高企业贷款授信门槛,眼下钢铁贸易业10多年建立的诚信联保系统受到严重冲击,钢贸企业资金流动性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联保双刃剑:保则多家,伤则一群
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会长周华瑞指出,钢贸商上遇钢铁生产企业全行业亏损,下有市场需求萎缩,挤压使其资金链条愈加紧张,而去年银行不断上涨的融资成本成为压垮钢贸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海一钢贸集团公司负责人周伦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只要有融资需求,情况就都很困难。钢贸业中70%~90%的企业都需要融资。”
为避免资金链断裂,钢贸厂商从银行贷不到或者贷不足时,联保互保便浮出水面。这种商家或者个人彼此互为担保的模式,被业内人士认为是“防火墙”,但在危机面前,负面效应也伴生而来。
上海最大的钢贸商会福建省周宁上海商会执行会长肖志成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从事钢贸业的岳姓老板,想从某银行贷款1000多万元,之前的贷款还没到期,银行要他提前还上,然后贷给他1000万元。岳老板为提前还贷,四处托人借钱,包括自己的外甥,外甥又把亲朋借个遍。岳老板答应大家,半个月后还钱那时银行贷款该下来了。半个月过去了,审核资质、评估抵押等都没问题,银行说好的贷款却批不下来。没有钱,钢贸生意停摆了。外甥急了,亲戚朋友们也上门要债来了,衍生的债务链让更多人卷进来。最后,被逼至绝路的外甥,把舅舅家砸了一遍,甥舅都倾家荡产。
刘国明对记者说,一旦行业不景气、银行贷款出现了时间差,这种民间借债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商会企业间的联保互保也一样:为应付债务或者融资的高额利息,一些钢贸商会把借来的钱投入到一些高回报但同样高风险的业务中去,比如炒股票、期货、房地产。一旦投资失利,钢贸商即遭遇灭顶之灾。更有甚者,一家公司破产,导致银行对联保的其他几家公司同时收贷,这也正是联保双刃剑的表现:保能保多家,伤则伤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