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做客中国经济网,就中国钢企走向海外的机遇和挑战这一话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钢铁低迷增幅下降 出口形势乐观
根据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钢产量为6.83亿吨,据最新统计已超过7亿吨,而今年上半年我国钢产量仅增速1.8%,相较往年超过10%的增速有大幅下降。同时,与钢铁相关的产业增速也大幅下滑,投资增速仅20.4%,房地产投资增加回落16%,铁路投资大幅下降36%,造船业、机械行业和汽车行业均有大幅回落或增速减缓的趋势。在进出口方面,2011年我国出口钢材4888万吨,进口1588万吨,今年上半年出口2700万吨,进口686万吨,同期进口下降13.4%,出口增速12%。
对此,李新创表示,钢铁工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目前放缓,国内的钢铁工业也继而受到了影响。而放眼世界来看,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时期,尽管面临贸易保护反倾销等众多压力,我国在钢材出口上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这说明海外的钢材市场对中国的需求较好。
“中国钢铁企业需要走出去,第一个是为了资源,第二个是为了更好的市场。从全球的钢铁建设和生产来看,中国钢铁在全球方面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强的。我们有这样的实力,也有这样的机会积极走出去。”李新创说。
依存度高 铁矿石缺乏定价话语权
中国钢铁企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走出国门起,在建设资源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在海外建立钢厂。李新创认为,在海外发展钢铁企业,客观条件不容忽视。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良好的市场保证和经营秩序是办厂的保证,而资源条件更是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仍然长期居高不下。2011年,中国铁矿石进口为6.86亿吨,铁矿石消费占全球60%,其中对外依存度超过60%。此外,在全球铁矿石贸易中,三大矿产公司控制额将近60%。这就造成了三个60%的挑战:消费60%、对外依存度超过60%、三大矿产公司控制60%。在这种垄断下的铁矿石价格机制是不利于中国当前的钢铁行业发展的。
今年五月份北矿所推出了国内第一个铁矿石的现货交易平台,在两个月间共完成了22笔交易,交易总量超过了2800万吨。李新创表示,过去的钢铁企业重生产,轻贸易,而在探索公开、透明、公平的市场化进程中,北矿所铁矿交易平台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对推动建立合理公正的铁矿石价格有很重要的意义,但交易平台从统一合理的有效运行到更成功的运行,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此,政府需要加大供给,尽快加速国内的铁矿石建设,同时也加快海外建设的步伐,才能够打破国际上的价格垄断,争取到定价的话语权,建立起有效的铁矿机制。
联合设想助推钢铁企业加速国际化
有媒体报道,中信泰富投资公司计划在澳大利亚投资20亿美元建设磁铁矿,到2011年底,投资额已超过了80亿美元。对此,李新创认为,作为国内企业首次在海外建设巨型、低品矿的矿山,该项目面临着包括拿矿权、地质资源条件、采矿条件、外部条件等众多挑战,忽视了海外人工费和法律法规的限制,因此项目的投资额分析有失误之处。“这是我国铁矿企业走出去需要很好总结的一个案例,还有待继续跟踪分析。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所谓的负面案例,就影响整个走出去战略。”李新创说。
李新创指出,目前国内的钢铁行业过于分散,集中度过低,各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间的团队精神较弱,这些都是目前所面临的困难。钢铁企业需要通过联合重组,提升专业化水准,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在挑战面前,要鼓励国内企业积极、主动、有序地走出去,在海外建立长期、稳定、多元化、高效的保障体系,这对我国的钢铁工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
为此,李新创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继续秉持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坚持企业办会的工作方式,坚持三导向,积极发挥政府和企业、企业和市场间的桥梁作用,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